一路紧赶慢赶,焕娘才进了家门,就看见家里乱糟糟的。她本来今日见着了裴宜乐那个混蛋就一肚子怒火,回家还有这么些破事等着她,焕娘只觉一个头两个大。

金晖在路上都把事情与她说了,简而言之就是他那亲生母亲岑氏和妹妹又来家里打秋风了。

这事也是常有,上辈子他们也常常过来,但是焕娘的主要仇人是裴宜乐父子和李赤鸾,一时还真没想起她们娘俩来。

谁知这娘俩还非要主动来她面前晃悠,大概是看她连人带孩子被始乱终弃了,虽然到了焕娘家没当着面嘲讽,但做出来的样子非常不好看。

韦氏又是个外强中干的,对着儿女是挺硬气,对外却好拿捏得很,被人蹬鼻子上脸了也找不出话回怼。

焕娘努力回忆了一下岑氏母女的所作所为,真是让人有些微微恶心。

上辈子这个时候这母女俩倒不敢这么嚣张,毕竟眼色还是有的,焕娘才生了个儿子,裴宜乐对焕娘也还很不错,焕娘进了康国公府对她们来说肯定是天大的好事。

岑氏母女之前很是捧着韦氏和焕娘的,打秋风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想通过焕娘给岑氏的女儿金琴娘说一门好婚事。

焕娘自己哪有什么合适的人能说给琴娘,最后当然还是她托了裴宜乐的。这对焕娘和裴宜乐来说其实也是小事一桩,两人都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琴娘家穷得要砸锅卖铁,不然也不至于把弟弟过继给不知道堂了几堂的远房堂婶韦氏,这样一来两家亲戚反而有了来往,“借”点钱更方便了。

然而秋风打得再多,琴娘家也不过是从入不敷出堪堪到了收支齐平,穷还是依旧穷。后来是裴宜乐随手把琴娘说给了手下铺子里的一个小掌柜,虽不很富,但对于琴娘来说却一跃到了衣食不愁还有富余,就像老鼠掉到了米缸。

焕娘那个时候不知道岑氏母女后来的嘴脸,为了不给裴宜乐丢脸,还特意给琴娘陪了很多压箱底的嫁妆,琴娘家没钱置那么多物件,都是焕娘从自己的私房里出的。

如今想起这事来,焕娘就想狠狠抽自己两个耳光,打肿脸充什么胖子,就她是个冤大头。

琴娘嫁了小掌柜没多久,焕娘和裴宜乐之间就不好了,后来彻底老死不相往来。琴娘却与小掌柜过得好好地,两相对比之下,竟是琴娘的日子比焕娘要好得多。

焕娘是无所谓别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的,她担心自己的日子还来不及呢,奈何这母女俩不来家里打秋风了,也要来焕娘面前耀武扬威炫耀一番。话里话外都是琴娘能干福气好,嫁了人不仅自己吃穿不愁还能帮扶娘家,不像焕娘不知好歹惹得男人厌弃,到头来什么都没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