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方子有效果,说明我们治疗的方向是对的。对于那些重症者,我们自当竭力救治,之前水患后爆发时疫可以放弃他们。但我们此次不行,武御医,你应该清楚?”
晏或言辞间并未有胁迫的意思,但偏巧他这么平平谈谈的说完这番话,站在他下手的御医就知道先前他的提议惹了晏丞相不高兴。
“是,我等再下去研究药方。”武御医擦着额头上的汗退出了营帐。
这会东临县都进不去,前来治病救人的援兵都只能在东临县为安营扎寨度日。
晏或翻看隔一个时辰就传来的消息,不光是时疫,还有因为起了时疫他之前分发到各个县城被当地地方官员昧下来的粮食事也都一件不落的汇报到他这里。
他早知道这些地方官员的秉性,先差人送粮食为的是让灾后的百姓有一口饭吃,他想这些地方官员就算做事在怎么离谱,也不会在朝廷赈灾官员到了的消息遍布顺河府的时候还做的如此之绝。
事实证明,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些地方官可比他在皇城接触过得许多官员胆子要大的多,他给的赈灾粮食甚至还不是克扣,而是完全私吞。
连他在此地都如此大胆,想想若是平日里,这些地方官员只怕更加放肆,他记得东临县本就是顺河府这边人口较少的县之一,这番折腾下来,东临县的人口只怕会降到历史最低。
如此,倒是可以试试将东临县这点人合并到苍耳县。毕竟苍耳县现在在修城池,肯定需要更多的百姓填充进去,扩张人口。
“丙十三,派一队人马将东临县县衙内所有在职的官员全部扣押起来。”
晏或吩咐手下,既然有了计划,那么最先要做的,就是将东临县这些棘手的父母官给除掉。
同样这次赈灾粮食没有发放到百姓手里,西州总兵也有责任,此前都派士兵到各个县里帮忙解救水灾的百姓,怎么会不知道他给的粮食被昧下了,西州总兵也留不得。
“是,大人。”
——
这几日苍耳县慢慢走向正轨,除了县外那几个木屋里收留的一些感染时疫的病患外,其他的和先前没有封县的时候差不多。
修外城的小子们每天也兢兢业业,哥儿和姑娘每日也加紧清理外城部分的草地,加上人手也比之前多,每日的工程进度可不知道要快了多少。
同日每日提供工钱和两餐饭食,让做工的百姓更是感恩戴德,水灾过后,他们可是难得有个稳定收入,也能吃饱饭。
等外城修好了,他们手里能攒下不少银子。甚至他们还得到消息,日后他们还能在城里谋一块地基盖宅子,以后也就是城里人了。
“晏丞相又来信了?”周南川瞧着海棠过来找唐子盛,基本都能猜出来为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将军和晏丞相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能够让晏丞相屈尊降贵的隔几日就和他们县令书信往来一番。
“有晏丞相通风报信还不好?”唐子盛拆开小纸条查看。
“自然是好,我的人和将军的人就是本事再大,也没办法事无巨细的探听外界的情况,有晏丞相递消息,不光确保了消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省了我们的功夫,只是我想不通晏丞相为何会这么做,就算是因为将军的面子也不必如此殷勤的给我们传信。”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可关键就是这个盗字,他们苍耳县如今一穷二白,最值钱的还是开云府的欢庆楼。所以有什么是值得晏丞相盯上他们的,这点想不通啊。
“自然不光是看在将军的面子上。”唐子盛合了字条丢尽炭盆里让碳石将其燃烧殆尽,“东临县出事了。”
“怎么,东临县的时疫控制不住了?”东临县是苍耳县临县,虽然这个临字有点远,但按照距离来说的确是相邻。
“不是,东临县县令贪墨了此次赈灾的粮食,晏丞相已经抓了他们打算治罪了,现在写信过来问我,想不想接手东临县的百姓,让东临县和苍耳县合二为一。”
“还有这种好事?”周南川瞪大眼睛,人口可是发展力,说起来西州南州地盘差不多大,但是人口上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
除开地势,这也是为何南州如此富饶,西州如此贫瘠的原因。
“我记得东临县人口和苍耳县差不多,就算外城修好,我们能够接纳这么多人吗?”
海棠以前是西州的情报头子,对西州局势了如指掌,听到晏丞相要苍耳县吞了东临县的人口,感觉有些困难。
“能,但得看这些百姓愿不愿意。”东临县这些年严苛赋税,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过不下去跑路的,现在加上水患之后又是时疫重灾区,五千人口还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朝廷给个颁令不就行了,何必如此麻烦。”
“这件事朝廷不会知道,东临县就算合并到苍耳县这条消息也最多在顺河府内传一传。”
“呃……”好家伙,这事还是个隐秘,晏丞相竟然会帮他们考虑如此之多,他更怀疑晏丞相的目的了,不会唐子盛这家伙是晏丞相的私生子吧,不然晏丞相能这么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