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奂拿起一碗酒,“我景奂少时征战,自信不负大豫和皇帝。但皇帝因忌惮,打压景家一脉,苛待西北军,现在新帝即将登位,两位南州的皇子起兵谋反,第一个打的主意就是我,皇家不仁,要赶尽杀绝,今日起,我景奂断了和大豫朝廷的关系。
既然信王怀王要战,那便战,让朝廷看一看我们戍守边将儿郎们的血性,我景奂以此酒为盟,与众将士们共进退,共创太平盛世。”
一碗烈酒入喉,景奂将空碗掷于地上,清脆的碎裂声传入众人的耳中。
而底下的士兵也一人拿着一碗烈酒,在将军痛饮后他们也都一口入喉,碎碗明志。
这些年来朝廷欺压西北军,不与西北军送粮草和衣物,军饷年年拖欠最后还是将军自掏腰包补足,所有在西北城待过的将士只认将军景奂,不知皇帝太子。
今日皇子既然要夺将军性命,他们自会帮将军讨回一个公道,大豫腐朽良久,是该重建秩序之时。
第104章 一步之遥
大豫三百三十五年,南州兵起,信王怀王于南江府搅乱时局,不足一月便入将军府辖地,三方兵马相遇,南州乱世至,百姓流离失所,烽火蔓延。
同年,外邦探明西北城内兵马离去,野心重现,外邦首领率十万兵马兵临西北城下,幸,将军义子沈熠然至西北城,带西州总兵五万人马和苍耳县一万兵马,与将军留置西北城四万兵马合并,出关御敌,首战告捷。
乱世人间,多是流离失所者,而苍耳县位于与世隔绝之所,粮食充足,仿若不在一个人间。
——
周南川晌午收到底下差役传信,兴匆匆的从办公之所出了县衙门,见到昔日好友,面色更是惊喜不已,“孟兄和应兄,前不久收到你们来信,我还以为你们是诓骗我,没想到当真来了,来来来可吃午食了。若是没有该我尽一尽地主之谊,咱们上欢庆楼,让你们尝尝这新鲜吃食。”
“南川,我们吃过了。”再提欢庆楼,应子玄面色都白了两分。不过这次找周南川是有要事相商,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事,“周兄可还要上衙,我和孟兄此次过来是有要事。”
周南川这才冷静下来,见孟羌和应子玄面色凝重,知道商议之事不小,“如此,便回我府邸相商吧。”
“这衙门?”
“县衙最近没什么差事,更何况今日县令都没来上衙,我一个县丞只下午不来有什么打紧,真有要是衙门里的差役会派人通知我的。”周南川见二人神色大概猜到商谈之事不像是能够在县衙里说的。
“如此,再好不过。”应子玄是怕了唐子盛会突然来袭,他现在也怕他的友人也跟唐子盛一样,不站在朝廷这边。若是这样,他们来西州的事怕是难做。
周府,书房。
周南川让人给他们上了茶之后,便问,“是有什么样的大事,值得你们这么跑一趟。”
“南州在打仗,这事你知道吗?”应子玄先开口问,这也是一层试探的意思。
“我知道。”周南川如实回答。
应子玄听到这个回答心底一沉,只怕周南川不是与他们同路了,“此次我们过来为的就是请援西州总兵,去南州平乱。”
周南川不意外,而是换了一副表情看着他们,“就算南州乱起来,调西州总兵人马去南州也该是朝廷下旨,为何你们来请?”
“朝廷现在自顾不暇,若没有人来请西州总兵去南州平息信王和怀王之乱,战事在蔓延到皇城,后果不堪设想。”
“西州总兵手中兵马不过五万,单一个信王手里就有七万兵马,你让西州总兵去南州平乱,无异于送死。”
周南川点出这其间的厉害,朝廷都还没发话,他的两位朋友这么着急过来想了这么一个昏招,只怕同南州那派党羽少不了干系。
“你怎知信王手中人马数量?”孟羌猛地抬起头,他们身处南州都不晓得,而周南川在西州却知道的如此清楚。
“你们便是连信王和怀王手里有多少人都不知道,就这么冒失来西州求援,这究竟是哪个没有脑子的人想出来的主意?”
“我们……”孟羌想要辩驳,却发现自己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因为在周南川看来,他们的确是在做傻事。
“西州总兵不会去南州的,你们省了这份心思吧,信王怀王起兵,不打到皇城是不会罢休的,我们插不了手,也不能插手。”
“为什么?”孟羌捏紧拳头,若真的找不到援兵,以信王和怀王军队狠辣程度,南州百姓焉还有活路。
“你们没有去找西北军而是求援西州总兵,我想你们不是考虑西北军撤走外邦入侵,而是觉得要是让将军率领西北军到南州,这天下就要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