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一章 牢笼(二合一)

代晋 大苹果 2951 字 1个月前

司马恢之发出哈哈哈的大笑之声。

“哈哈哈。张崇之,你也忒胆小了些。要不是兄长说要商议这件事,我根本不会拿你的话当话。他们哪里来的兵马埋伏?他们若有大量兵马的话,为何夏口会丢?为何我们一路杀来,他们逃得比兔子还快?把陵城?我一万水军便足以攻下。根本无需步骑兵马出手。你们不想要这功劳,这功劳便归我了。莫忘了,相王可是下了死命令,十五日之内攻到江陵。还剩下七日,可没时间在这里磨蹭了。我说诸位,我真是不知道怎么说你们才好。敌人强了也怕,敌人不强也怕。要你们还有何用?”

司马恢之的话毫不客气,众将面子上都有些挂不住。

司马恢之平素其实是谨慎之人,一般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他是真的对众人的过于谨慎有些不满了。

司马尚之见状呵呵笑道:“恢之,不要说这种话。右卫将军的话也不无道理。诸位谨慎行事,也是为了不出差错。我看这样,你的水军可抵近湖口侦查敌情,探知对方水军和守城兵马的情形。张崇之率五干兵马从洞庭湖东岸进入滩涂侦查敌情。防止河滩之中有敌埋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军在此休整一日,等待结果。只要对方没有设伏,又无增援兵马,我们便大举进攻,快速攻下巴陵。船只问题,可让后方调拨百余条小船给我们。倒也不需要用芦苇编船。”

众人点头,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了。先侦查,再进攻。以防被偷袭。

司马恢之也表示同意这么安排,虽然他认为并无必要,但兄长发话,只能遵从。

当日午后,司马恢之下令水军沿江挺进。到天黑时分,水军先头部队的三十余艘战船已经抵达洞庭湖口。

一路而来,长江水道是往西南方向延伸的,在洞庭湖口方向转弯向西北方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而在转折的最低点位置,便是洞庭湖所在的位置。

倘若在空中俯瞰,这一段的大江倒像是一个项链的V字形。而洞庭湖和周边的沼泽水系便如同项链的吊坠一般挂在下方。从洞庭湖通向长江干流的湖口位置,便是巴陵城。虽然是一座县城,但是地势着实险要,扼守湖口西岸,大军要想继续前往江陵,必须渡过湖口,攻下巴陵城,再沿江往西北方向抵达江陵。

夜幕时分,司马恢之的水军抵近湖口位置。三十余艘战船远远的在黑暗的江面上游弋靠近,侦查敌情。

司马恢之的水军很快便发现了敌人水军的踪迹。那是一路上被追赶而来的敌军水军的一部分。好消息是,他们正在往西北方向逆流而上的撤退。约莫有百余艘的战船正一艘接一艘的撤离城池北侧的码头。似乎是他们已经侦查到了朝廷大军抵近的消息,所以连夜撤离。

司马恢之接到禀报之后,命几艘战船悄悄跟随,看看对方是否真的是在撤离,还是在调动布置。跟踪了一夜的战船发现,对方头也不回一路沿江北上,溯流到数十里之外,根本没有回头的迹象。

司马恢之这才放了心,同时心里也嘲笑张崇之等人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另一路,张崇之率领五干兵马于傍晚时分抵达洞庭湖东北角。他们从东北角进入芦苇沼泽之中,小心翼翼的进行搜查。

整个湖滩面积巨大,到处是芦苇杂树,遍地黑乎乎的坑洼臭水。洞庭湖区域本来是一片沼泽之地,随着时间的变迁才成为大湖,湖边缘地带依旧保持着一些沼泽的地貌,故而庞大而阴森。

幸亏这是初冬季节,若是夏日炎炎之时来此,必然密不透风,臭味熏天,人马是根本不可能进来的。

张崇之等人搜的很仔细,兵马沿着中间的水道一直搜索到无法立足的黑水腐根弥漫的地带。在黑乎乎的沼泽湖滩之中折腾了一夜,最终一无所获。湖滩沼泽之中别说伏兵了,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倒是夜晚搜索,惊起了大片的水鸟,自己吓自己,吓得要命。浪费了诸多的箭支。

几十名兵士不小心掉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潭之中被活活的埋葬。

而且他们还发现了许多毒龙的踪迹。这些毒龙躲在黑水沼泽和芦荡之中,被惊动之后张口嘶鸣,甚是可怖。幸亏是初冬季节,夜晚天气颇为寒冷,这些毒龙显然不太活跃,才没有发生毒龙伤人事件。

次日晌午时分,司马尚之前后脚收到了司马恢之和张崇之的禀报之后大为高兴。

可能得危险解除,对方显然并无埋伏,甚至无心恋战。否则对方水军为何全部撤离?那也就意味着通向江陵的最后一座城池巴陵城将不足为虑。

司马尚之立刻下令,大军急速开拔前往巴陵。傍晚时分,主力大军抵达洞庭湖北岸,进入洞庭湖湖滩和长江之间的十几里宽的狭长地带。

司马尚之不顾疲劳,带着人策马赶往湖口位置。隔着八九十丈宽的湖口,他看到暮色之中矗立在对面的那座巴陵城。远远望去,巴陵城城墙上火把林立,人影晃动。显然对方并没有打算放弃巴陵,这是准备守城了。

回营之后,司马尚之下达了命令。明日凌晨时分发起进攻。以司马恢之的水军进入湖口位置,对巴陵城东城水门发起攻击。与此同时,以百余艘小船偷偷进入湖滩汊河之中进行兵马的偷渡。只需运过去五六干兵马,猛攻巴陵南城,则可攻破此城。

当晚,全军兵马吃的饱饱的,早早的便睡下,为明日的进攻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