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一代奇书

并且在五番町这里设立了常驻机构,不仅有举办活动的场地,还有住宿,这些年来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大多数的会议都是在这里举办的。

一行人到会馆已经是九点多了,众人告别了林朝阳各自离去。

在樱门会馆休息了一晚,次日一早,林朝阳用完早餐时,近藤直子已经等在了会馆大堂,她身边除了两位学生,还有一位年纪与她相仿的中年女士。

“近藤女士早!”

“林桑早!昨晚睡得还好吗?”

近藤直子把身旁的女士介绍给林朝阳:“这位是大井物产的大井惠子女士。”

林朝阳想起了以前跟近藤直子的通信,里面提到过一位赞助研究会活动的女企业家,就是眼前的大井惠子。

这应该算是研究会的金主爸爸了。

林朝阳笑着跟大井惠子打了个招呼,又说道:“感谢大井女士一直以来对研究会的支持。”

大井惠子见到林朝阳有种见到偶像的惊喜,“能为林桑的作品在日本发扬光大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惠子女士酷爱文学,今天是特地为了来聆听您和健三郎先生的交流的。”

在来日本之前,林朝阳的行程就已经定好了。

今天上午,日本大学方面特地邀请到了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跟林朝阳举行一场交流会,并且早在一周前就已经做了预告。

日本大学的图书馆是日本高校界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位于四楼的多功能厅今天被开辟为交流会场,门口的屏幕上列出了会议标题

——《中日文学巅峰对话》。

后面还跟着交流嘉宾的名字,看起来十分正规。

林朝阳到了图书馆后见到了大江健三郎,客气的握手寒暄。

大江健三郎五十年代出道,1958年以一篇《饲育》一鸣惊人,获得当年的芥川文学奖。

此后陆续获得过日本及海外的多个文学奖项,直到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将他个人在日本文坛的名气和地位推向了巅峰。

因为是成长于日本投降,美军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时期,大江健三郎一向主张反对侵略战争,也是日本国内知名的左派文人之一。

两人步入会场,林朝阳这张脸大学生们不熟悉,但大江健三郎早已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日本国内妇孺皆知的大作家。

见两人走在一起,学生们哪里还不知道这肯定就是今天的两位主角了,现场顿时响起学生们自发的欢迎掌声。

大江健三郎很有风度的朝学生们挥了挥手,林朝阳也朝学生们点头致意。

来到台上,向学生们自我介绍一番,近藤直子客串起了今天的主持人。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大江健三郎先生和来自中国的林朝阳先生,两位都是在本国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知名作家,并且也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今天这场对话……”

近藤直子坐在林朝阳和大江健三郎的中间做简单的串场时,林朝阳的眼神随意的扫视着交流会现场。

才注意到今天不仅有数百位慕名而来的学生,前排还做了几位举着相机的记者,他赫然看到了朝日电视台的台标。

他可不认为朝日电视台会无聊到来报道日本大学内的交流会,哪怕对话的双方都是知名作家,这想必又是陶玉书的操作。

夫人这颗望夫成龙的拳拳之心,为夫感受到了。

然后他的眼神又扫到了坐在前排的大井惠子,她的座位在第一排,并且角度也是最好的,果然是VIP待遇。

“两位里,大江先生写作的时间早一些,从五十年代开始,林桑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

品读两位的作品,大江先生写四国森林,林桑在《闯关东》和《猎人安布伦》里也写过中国东北的家乡。

在这一点上两位似乎有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你们认为这种地域性何以成为超越地域的文学能量呢?”

近藤直子问出了今天交流会的第一个问题,林朝阳和大江健三郎谦让了一番,由大江健三郎先回答了一番,接着轮到了林朝阳。

他握着话筒,轻咳了一声,“创作中带有故乡的元素是因为故乡就是我们的底色,当我们长成大人,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故乡就成了我们的精神原点。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作家们都习惯于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还有个不成熟的看法是,我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有个深切的感受是地域性从来不是封闭的,他在关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同时,也是时代的反映。

当我们要在作品中体现对现实和人间的关切,故乡也就成了‘站在高处俯瞰人间’最有利的高点。”

林朝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不疾不徐,传递到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极具思辨能力的回答让坐在对面的大江健三郎微微点了点头,在场有几个学生似乎对他的回答非常欣赏,自发的鼓起了掌,带动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