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射炮也有装备,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口径也不够大。
当然,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倒是可以用来和对面的灭寇军进行作战。
可是几次的碰撞之后,日军就意识到了,他们的那些坦克车,在灭寇军装备的欧洲坦克面前,实在是有些不堪一击。
毕竟日军这边的中型坦克,放在欧洲只能算是轻型坦克。
至于日军所谓的轻型坦克,例如那些豆丁坦克等等,放在欧洲连轻型坦克都算不上,就是一个披着铁皮的小车。
所以日军不得不从多个地区,抽调兵力,用人数来弥补火力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这一招最大的效果,就是可以拖延灭寇军装甲部队行进的脚步,同时可以和对面的灭寇军展开拉锯战,对一些阵地进行反复争夺。
当然,代价就是那些日军,还有伪军士兵的生命。
只是在日军指挥官眼中,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生命不生命的了,对于松井石根来说,他需要的不是什么伤亡数字,而是嘉兴城外的战线,有没有维持住,对面的敌军装甲部队,有没有突破新的防线。
只是松井石根不会想到,现在有一支部队,正在乘坐着木船,运送着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越过太湖,向苏州城驶去。
带领这支军队的,是谢晋元本人,他甚至就在登陆部队的第一批次之中。
这段时间,他们征集了沿岸几乎所有的渔船,还有临时打造的许多渡船,甚至是竹排,也都在他们这次渡河的载具之内。
这些船只,运载能力都不算太大,例如那些坦克和装甲车,因为重量比较大,很多时候一艘平板船只能搭载一辆,再多了只怕就要沉船。
第一批次登陆的部队,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构筑登陆阵地,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登陆的隐蔽性。
在完成第一批次登陆之后,这支部队并不能立刻行动,而是要在黑夜之中等待,直到第二批次的登陆部队出发,才能向苏州城发动进攻。
谢晋元站在船头上,下达了渡过太湖的命令。
大量的渔船,木板船,平板船,甚至是竹排,都在此时向前冲去。
周围的那些渔民们,大多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报名,生怕错过了这次青史留名的机会。
当然,灭寇军给与的报酬也相当丰厚,都是直接给与他们粮食,或者是银元。
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战争时代最紧缺的就是粮食,所以给银元他们反倒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但是一听说直接发粮食,一个个就变得更加争先恐后起来。
三个小时之后,这些船只才陆续抵达太湖北岸。
这里静悄悄的,日军在这个方向,竟然没有任何形势的防御。
事实上,在之前日军还部署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在沿岸巡逻。
可那是三天前,就在前两天,苏州城中的日军得到命令,原本驻扎在这里的一个旅团,几乎被抽调殆尽。
真正留守在这里的,就只剩下一个日军步兵大队,以及地方保安团。
因为主力部队都被抽调,很多地方的防御,自然就会出现漏洞。
他们将防御的重点,都放在了嘉兴城方向,还有就是西北方向,那里可能会有灭寇军的装甲部队突袭。
可唯独太湖的水面,被他们只怕忽略掉了。
太湖黝黑的水面上,一艘艘渔船靠岸,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也都在引擎的轰鸣声之中,纷纷完成登陆。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兵员,物资,也被卸到岸边。
灭寇军的士兵们,下了船就开始各司其职。
有的人组成小股部队,向外围试探,并且初步构筑起来一道外围的前沿侦察哨位。
也有人帮助卸货,并且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指定的地点。
还有人则是安营扎寨,在沿岸搭建临时指挥部。
还有的更是开始构筑炮兵阵地,将那些船上卸下的火炮,拖拽到炮兵阵地上。
在这个地方,它们发射的炮弹,甚至可以威胁到苏州城的日军营地。
在完成人员和物资的卸载之后,那些渔船便立刻折返回去,开始运送第二批的人员和物资。
临时指挥部里面,谢晋元将地图展开,随后开始安排第一批登陆部队,精确到每一个连队需要执行的任务,攻占的区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