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说道:“难道是因为王锡爵的奏疏?”
马森摇摇头说道:“陛下言重了,老臣早有去意,与王太仓无关也。”朱载坖向马森询问他对于科权、部权的看法。马森并没有正面回答朱载坖,而是讲了一些嘉靖年间的旧事。
马森说当年严嵩当首辅的时候,曾经向嘉靖上疏称:“言官论事皆无深虑,偶有臆见,任意陈奏。该部不 审可否,畏奉言官,一概题覆准行。”
而嘉靖的御批也很有意思,嘉靖御批道:“天下大政属之六部, 言官意见或有异同,部臣当执可否以为行止。尔等何每事辄与题覆,以致方行遽改,甚非政体。”
这君臣两位对于言官都不是很买账,严嵩自不待言,和言官几乎是势成水火,嘉靖也一向不待见他们。
朱载坖听完之后若有所思,说道:“严阁老之为政,亦与一般辅臣不同也。”
马森说道:“是与华亭(徐阶)、兴华(李春芳)不同也。”
朱载坖屏退一切闲杂人等,请马森明言,马森也就直言不讳的说道:“王太仓还是太年轻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马森认为,现在的科权,其实并非科权,而是阁权的延伸罢了,六科凭什么能够压制六部,就是因为内阁支持六科,打击部权,六科的所谓科权,其实都是内阁的意志。
现在对于首辅大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科道,徐阶、李春芳为什么能够坐稳首辅的椅子,除了简在帝心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对于科道的把持,科道现在成了内阁的打手,所以从内阁的角度来说,科道的权力增加就是内阁的权力增加。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科道和内阁一样,都是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的,大明朝廷的行政权力都在六部手上,科道是监察,内阁只不过是皇帝的幕僚机关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内阁权力的上升,使得阁部之争越来越激化,阁部之争爆发之后,内阁的办法就是用科道来制衡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