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国号之争,三省六部

为此,赵云摒弃了传统的以地域定国号,一来可以借此敲打各派系,二来也能凝聚人心。

所以,赵云想到了以“明”为国号,因为明的本义为光明,而当今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不正是需要光明吗?

同时,以明为国号,也表达了赵云的志向,要兴明政,立明德,做明君。

“诸君,可有不同见解?”

赵云的目光又在堂中游巡,不过没有具体停在某派系官员身上。

“臣等请明为国号,以日月之光,普照天下!”堂中一众官员亦齐齐躬身。

“既然诸君一致认同,那便与云携手共创大明,福泽天下!”

……..

国号确定后,堂议散去,一众官员各司其职,开始挑选称王吉日,以及筹备称王大典。

而贾诩、沮授、赵该三人,却被赵云派人叫到了书房。

书房内,赵云请三人落座,说道:“将三位爱卿叫回,是想与三位爱卿商讨一下我大明官制!”

如今,称王的袁绍、袁术、以及败亡的吕布,在他们称王后,都是照搬大汉的三公九卿制,作为一国官制。

但是,赵云毕竟有着后世灵魂,所以在他心中更属意比三公九卿制更先进的三省六部制。

而三省六部制,起源于隋朝,一开始叫五省六部制,后来在唐朝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行政体制。

体现了其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

使得各个机构,实现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等显著优点。

同时,三省六部制这项官制,寿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末,可谓是封建社会最有效的官制。

而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六部,则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中,每部各辖四司,总共二十四司。

在两年前,赵云为细分州府职务,设立了十八司;其实在当时,他已经在为三省六部制铺路。

而今,赵云决定称王,那么也是时候建立三省六部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