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正月的京城,处处透着新春的蓬勃气象。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与那飘扬的瑞雪相互映衬,为这庄严的京城添了几分喜庆与柔和。
然而,在这一片热闹祥和之中,潭王朱梓、鲁王朱檀、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等五位藩王,却怀揣着各自的心思,应邀前往东宫太子府赴宴。
此时的朝堂,因皇帝朱元璋隐隐有禅位之意,朝政大事皆出自太子朱标之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大明常务副皇帝”,即将由副转正,成为真正的大明天子了!
朱标相邀,诸王莫敢不从。
五位藩王乘坐着华丽的马车,缓缓驶向太子府。车窗外,百姓们欢声笑语,忙着购置年货、张贴春联,可藩王们却无心欣赏这节日盛景。
潭王朱梓坐在车中,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车壁。他英敏好学,本就心思细腻,对于此次宴会,心中满是不安的揣测。
想到太子标与李文和规划的宗藩政策,藩王尽皆改封海外,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
他在长沙的王府,藏书万卷,他常与府中儒臣设醴赋诗,生活惬意自在。
可海外封地,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朱梓不敢想象,离开熟悉的大明,去往那未知的远方,心中满是抗拒。
马车微微颠簸,他下意识地抓紧了扶手,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鲁王朱檀面色苍白,身子微微颤抖。
他沉溺于道教长生不老之术,本就体弱,这一路的思索,更让他心力交瘁。
对于海外封地,朱檀既害怕又有些期待。
害怕的是未知的风险与艰苦,期待的是或许能在那片新土地上,寻得更多的炼丹材料与奇人异士,助他实现长生的梦想。
可一想到要离开繁华的兖州,离开那雕梁画栋的王府,他又满心不舍。他抬手轻轻咳嗽了几声,用手帕捂住嘴,手帕上隐隐有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