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暖黄的光在雕梁画栋间跳跃,将殿内的气氛烘得庄重又静谧。
老朱负手而立,身姿挺拔,岁月虽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但那一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他缓缓转头,目光依次扫过李祺与太子标,声音低沉却有力:“你们准备出兵了?”
李祺站在一旁,身姿笔直,神色坦然。听到老朱的询问,他也不隐瞒,毫不犹豫地直截了当地点了点头,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老朱见状,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犹如拧成了一个“川”字。他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与谨慎,道:“可安南是大明藩属国,历年朝贡不绝,没个正当理由,不好出兵吧?”
李祺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心里清楚,大明一向以礼仪之邦自居,出兵一事,自然要讲究个师出有名 。“简单。”李祺不紧不慢地开口解释道,语调平稳,透着十足的自信,“安南为称霸中南半岛,多次出兵征讨占城、老挝,而这两国同样也是我大明的藩属国。安南在那耀武扬威、欺凌弱小,如此行径,大明怎能坐视不管?”
老朱和太子标听后,一时都沉默无语。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无奈,这个理由,乍一听,未免也太牵强了一些。
李祺似乎早就料到他们的反应,神色依旧从容,继续说道:“此外,安南本身也对我大明没什么敬畏之心。他们依旧以皇帝自居,还搞出什么上皇制度,这岂是一个藩属国该做的事情?”
按照礼法,安南既然成了大明藩属国,就该废去帝号,以国主自居。可他们倒好,依旧关起门来做皇帝,这无疑是僭越礼法的大不敬之举。安南国内还流行“上皇”制度,陈家旧例,有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北宫,以王父尊称而同听政……事皆取决于父,嗣王无异于世子也。
之所以搞出这一套,是由于陈朝同中国元朝和明朝进行交涉时,为避免由统治者(国王)直接出面,而以“上皇”的名义进行,这在李祺看来,简直就是脱了裤子放屁,荒谬至极。
“这个理由,倒是勉强站得住脚。”老朱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不过,他心中仍有疑虑,不禁开口问道:“不过这中南半岛,真那么重要吗?值得我大明劳师远征?”
李祺脸上依旧挂着笑呵呵的表情,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语气充满崇敬:“父皇英明,我大明确实需要一个交趾省!”
“安南藩属国!交趾行省!”老朱听到这话,瞳孔骤缩,眼神中闪过一丝震惊。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墙上悬挂的堪舆图,目光在地图上安南的位置久久停留。
“安南”这个名称,最早在唐高宗永徽六年出现,那时设有安南都护府。后交趾地区的丁部领称帝,取国号为“大瞿越”,安南正式建立了独立政权,成为国家,这是安南第一次脱离华夏独立建国。前宋祥符二年,李公蕴开创越南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李朝,统治者雄心勃勃,迫使占城、柬埔寨、老挝纳贡称臣,并且多次“深入宋境,焚其仓而还”“伐宋钦州,耀兵而还”。
前宋疲于应付辽和西夏,无暇顾及西南,李朝的入侵强度一次次增加,直到宋神宗对李朝转为采取强硬态度,派遣大军大败安南军,李朝这才不敢再轻易入侵前宋。后淳熙元年,李朝国王李天祚遣使入贡,南宋孝宗始正式册封安南国王。自此,安南国成为中原政权的藩属国。
而“交趾”,源自于《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先秦将安南北部归属于象郡管理,并向安南北部大量移民,后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安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七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称为“交州”。换而言之,从先秦时期开始,这安南国其实就是华夏政权的疆土之一。
老朱怎么都没有想到,李祺的野心竟然如此之大,他想要趁着此次安南国内乱,直接一口气吞掉这个看起来没有什么油水的安南国。
“因为安南的地理位置对大明很重要!”李祺神色一正,沉声道,表情严肃而认真,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安南地处大明疆域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可以成为大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他一边说着,一边走近堪舆图,伸手在地图上沿着安南的位置比划着,“若是大明可以重建交趾郡县安南,那大明就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咱们规划的南洋贸易想要顺利进行,就绕不开中南半岛,而大明交趾省的存在却是长期的,交趾大军可以与南洋水师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这就是我们必须重建交趾郡县安南的真正原因。”
李祺越说越激动,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重建交趾郡县安南,可以将它变成一个作为与东南亚和西欧各国船舶往来通商的根据地,也可大大提升大明对南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水师下西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凌厉,接着说道:“此外,安南作为一个肆无忌惮挑战我大明宗主国地位的典型,就应该被兴师问罪、杀鸡儆猴,并应该被直接纳入大明朝的直接管辖之下,这对西洋番国也可以起到了杀鸡做猴的警示作用。”
最后,李祺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地总结道:“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南半岛我们都不可以错过!”
()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暖黄的光在雕梁画栋间跳跃,将殿内的气氛烘得庄重又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