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高悬,炙烤着安南这片土地,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与焦灼的气息。黎季犛独自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身形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历经权谋斗争的狠厉与坚韧,也算是一位枭雄了。
回想过往,他从一个外戚开始,凭借着自己的心机与手段,一步步夺权。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硬生生地熬死了陈艺宗,又趁着嗣君懦弱,暗中谋划着谋朝篡位,满心想着将陈朝江山一举窃取到自己手中,成为开创新朝的开国帝王。
不久之前的他,还是意气风发,仿佛整个安南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谁都没有想到,大明王朝竟然毫无征兆地突然发兵,兴兵来攻。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黎季犛只觉得眼前一黑,仿佛所有的美梦都在瞬间破碎。
一开始,黎季犛本打算靠着安南多山林的有利地形,以及己方对地形的熟悉,对明军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他心中盘算着,先一步步将明军的粮道拖长,然后找准时机截断明军的粮道。在他看来,只要做到了这一步,明军没有了粮食供应,自然就会退去。
毕竟,大明出动十几万大军讨伐安南,每天的钱粮花费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只要他凭借安南独特的地形与明军巧妙周旋,再抓住机遇打上几场胜仗,明军顶不住钱粮压力,就会觉得打下安南得不偿失。
到那时,大明朝廷中的文臣缙绅这些反战派就会占据上风,而他黎季犛再适时地低头认错,表示愿意对大明臣服,从此甘心做大明的藩属。如此一来,大明王朝一定会顺水推舟与安南化干戈为玉帛,而安南,就会真正属于他黎季犛了。
事实上,在他的设想里,只要能让明军知难而退,那么安南就还是那个安南,他黎季犛也依旧能成为安南的新朝帝王。
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这些该死的明军偏偏就是不上当,无论他使出什么计谋,明军就是不肯轻易追击。他们稳稳地推进,就像是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让黎季犛的计划一次次落空。
他只能率领大军在此地空耗着,与明军对垒。粮草的消耗还只是其次,更要命的是,安南军内部军心不稳,安南国内也是叛乱四起。继续这样拖延下去,都不用明军主动来攻,只怕自己麾下的大军就会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