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花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那些尚书们也不禁个个微愣,如此奢华的财政收入,仿佛历来未曾有过。

这一年税银收入高达七八千万两,这些银两该如何妥善运用?

这个问题立刻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以往度日,总是精打细算,巴不得将一文钱当作两文使用。

如今好了,国库充盈,一年之内数千万两银子待分配,众人竟然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陛下,臣以为可以继续修葺长城,以防外敌。”

兵部尚书茹瑺想了想提议道。

茹瑺少有大志,聪颖好学。唐诗宋词过目不忘,六岁能背千家诗,十岁已熟读《大学》《中庸》,可谓是神童,十六岁时就由贡生选拔进入国子监学习。入太学,伴读当朝太子、皇亲国戚、王孙亲王。

此次六部尚书被清洗之后,他也顺势晋升为了兵部尚书。

修建长城,在明朝历代的皇帝看来,几乎是不可动摇的御国之作。只要客观条件许可,他们无不倾力而为,其核心宗旨便是为了抵御北方草原民族的侵袭。

然而,在当今之世,北方的广袤草原已尽数归于大明的统治之下,成为帝国版图的一部分。

蒙古的贵族们纷纷在大明领土内购置产业,尽情享受着奢华的生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继续耗费心力去修缮长城,是否显得有些多余了呢?

“陛下,臣以为可以扩张孝陵的规模!”

“孝陵规制可再扩三倍,以彰显陛下之英明神武……”

礼部尚书任亨泰提议道,孝陵也就是老朱的给自己准备的陵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历朝历代的皇帝从登基的那天开始都会给自己开始修建陵墓。

寿命悠长的皇帝,其陵寝自然构造得极为豪华壮丽,随葬品亦琳琅满目,而寿命短暂的皇帝,往往只能草草安葬。

建造陵寝的费用始终占据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这是沿袭宗法礼制的必然要求。

六部尚书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开始想办法花钱,这样富裕的仗,以前都没有打过。

李祺一直静静的听着,脸上挂着莫名笑容。

这些大臣们虽然提出了很多花钱的点子,但却都是没有说到点上面去。

老朱看了看李祺,一下子就明白了李祺的心思,顿时就笑了笑说道:“文和,你来说说,这银子该怎么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