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你能行吗?”
陈修武摇摇头。“我适合搞情报。你让我守一城一地,我或许可以。你让我经营一城一地,我不行。
这一点,我哥哥要比我强很多。”
“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这很难得。若是在陆地上,十个李俊也不是方百味的对手。
但在海上,方百味能制衡李俊三五年,别让他发展太快。咱们的战略目标,就算达成了。”
“那我明日就走”
“不急。明日我带你去金州府各地看看。你是暗夜的英雄,我得让你看看,你守护的土地和人们,是否如你所愿。”
陈修武心中温暖。有这样一句话,他觉得自己付出再多都值得。
他只是寺庙街的小乞丐。能有今日成就,他就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但潘小安升华了陈修武奋斗的意义。他们不是主仆,他们是志同道合,有着共同信仰的战友。
这一点对陈修武很重要。他的人生从此不再是依附,而是独立自主的个体。
他不再是为个人而战。他是为了自己的国度,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
在他身后不是潘小安一人,而是安国几百万人。
夜晚,陈修武就住进了安王府。
傍晚时分,张月如唤他,让他陪着去逛街。
这让陈修武有点迷惑。有潘小安在,他怎么好越俎代庖。
“去吧”潘小安只说了两个字。陈修武只能乖乖听从。
潘小安回到书房。每日晚饭后,他都要写一个时辰的书。
或者是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科技书。或者是小说,戏曲等杂类的书。
科技书,是他整理中外书籍,整理出来的基础学科。用来培养安国学生的科技意识。
小说戏曲,倒是他自己随意编写的。在白话文不普遍的时日里,潘小安简单写书,都能得到追捧。
他写的武侠小说,在安国周刊上有专栏。
龙柔给了他一个版面。潘小安化名为安庸。
龙柔对这个笔名,是这样理解的:小安是平庸的作家。
她觉得潘小安是自谦。在她认知里,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像潘小安这样写侠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