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组织大学的校长办公室内黎锦与石子义相对而坐,茶香袅袅升腾。
石子义作为省委副书记,同时兼任省组织大学的校长。原本这个位置应由省委书记赵春深担任,但他不愿兼职,便让石子义从副校长转正。新任省组织部长则接替了副校长一职。这一人事安排看似平常,却悄然改变了江东官场的力量格局。
如今,黎锦与石子义的合作愈发默契。借助石子义的权力,黎锦安插了不少心腹进入关键岗位,逐渐扩大了对江东官场的影响力。再过一段时间,除非是国家级别的项目,否则所有省里上马的项目都需经过黎锦的首肯。
两人先聊了些家常和见闻,随后话题转向正题。
“崔碧君的那位走了,她应该对你构不成威胁了。”石子义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试探,“甚至可以说,你现在完全可以找她麻烦。不过,当前还不是时候,最好再等一等,免得被人说成欺负遗孀。对吧?”
黎锦闻言,微微一笑,并未多想石子义话中的深意。他只是将此视为善意的提醒,也并未提及崔碧君已经投靠自己的事实。“石哥说得有道理,京城那边真是藏龙卧虎,做什么事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石子义点了点头,感慨道:“那是自然,没有大官,只有更大的官。在那里,不是和这个官打交道,就是和那个官打交道。”
说到这里,石子义的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但也夹杂着庆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几乎没有升迁的可能,注定将在专职省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若运气好一点,或许能享受正部级的退休待遇。然而,这一切离不开黎锦的帮助——毕竟这里是江东,而黎锦则是江东的大当家。江东的发展,离不开黎锦,他的政绩,离不开黎锦的支持。
想到这里,石子义拿出一份组织大学的人事调动计划,递给黎锦:“这是最近的人员调整计划,你帮忙过目一下。”
黎锦接过文件,仔细翻阅了一遍,发现整体安排并无差错,基本符合预期。但他在心中稍作权衡后,提出了两个越级提拔的名单。
“这两个干部的情况如何?符合越级提拔的掉件吗?”黎锦问道。
石子义立刻调出了那两人的详细档案资料。其中一人是乡镇上的年轻干部,学历优秀;另一人则是街道办的选调生,潜力十足。
“为什么要开这种特例?”石子义略显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