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午时三刻

新夹城紧张防范。

其余各门皆如此。

二十多公里的城墙之上,处处严防死守。

但从唐军动向上看,最有可能的攻击位置,就是钱塘门。

一是,在崇明军抵达杭州城下的当晚,陈冠侯就下令,绕过夹城西侧,抢占古新河,这是通往西子湖的重要水道,正好通往钱塘门护城河。

二是,钱塘门位置低洼,对面又是宝石山,可以挖土采石,便于填平壕沟。

三是,从京杭大运河下来之后,钱塘门不仅是最近的城门,也是完全可以避开夹城攻击的城门,而唐军兵力有限,这里简直是理想的攻击点。

孙显忠决定,自己亲自驻守钱塘门,挑选善于水战的汤玄哲,以及曾经参与过“常州之战”的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作为自己的副将。

同时,保德、北关、北土三个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城门,也开始增派人手、调遣物资。

之前,在读史书、看影视剧时,作者凌霄时常产生疑问,攻城之战,如果是几万、十几万去打几千人、上万(10:1的兵力比),可能还有戏,若是反过来,一万人去打十万人的“攻城战”,怎么可能打得过呢?

譬如,诸葛亮三万大军攻打陈仓,陈仓一共就一千多人,愣是打了二十多天,还没打下来。

类似的,“襄阳城之战”“睢阳之战”“江陵城之战”等,都是少量兵力防守,硬抗十倍、二十倍的敌人。

当然,也有反例子,譬如杀神白起统领之下的“伊阙之战”“长平之战”,以及大名鼎鼎的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所以,兵力多少,只是攻城战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战术,只要运用得当,也能够实现破城之举,甚至说,守城一方人多,也未必处处都是优势。

譬如,十万兵源,能够提供十万军械吗?

又如,人再多,军事物资(如桐油、礌石、金汁等)也只能集中到固定地点,不可能摆的哪儿都是。

只要城破,兵力差异带来的影响,就迅速减弱了。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孙显忠肯定,唐军的主攻地点,要么是钱塘门,要么是保德门。

两者的区别在于,钱塘门外有高地,便于驻军,能够抵挡城内派出的吴越偷袭军队。

而保德门外,有三条河流(贴沙河、下塘河、江南运河),若城中派战船包抄,便于逃跑。

午时三刻,转眼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