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河南情势

这这封急递中卢九德将贼寇从垣曲跑掉的锅全甩在河南官府的身上,都察院御史林铭球(后来被图图哥杀的那位)上奏弹劾河南巡抚玄默与洛阳兵备道李春旺二人,弹劾他们纵贼过河!

最后河南巡抚玄默被连降三级戴罪立功,洛阳兵备道李春旺革职查办。

不得不说这林铭球到是会给领导找台阶下,这虽说河南官府虽有防河不严的责任,可这天气突然降温导致河水结冰的事谁也把握不住啊!

这真要论起来的话,责任最大的应该在皇帝身上,因为这招安贼寇可是你皇帝的旨意,地方官府虽然提了建议,但拿主意的还是你朱由检。

要厘清这个责任的话,朱由检应该是负主要责任,你要是不同意诏安的话,没准这会垣曲的流寇在往山西突围的路上损失惨重,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完完整整的渡过黄河去河南祸害官绅老爷们。

所以说这御史林铭球直接把锅扣在河南官员身上,将朱由检的责任给撇清了,也难怪这家伙在三年之后就干上了湖广巡按一职。

...

在历史上将崇祯六年底农民军飞渡渑池进入河南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分界线,自从明年农民军便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

可不管是在当世还是在后世,一些人总是污蔑河南乃至湖广、四川等地的生产秩序全部是被农民军给破坏掉的。

农民军就好像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将整个河南地区给夷成一片废墟,仿佛在农民军没有到河南之前那河南就是一片人间净土一般。

在这里笔者放下两段当世之人的史料来让诸位看看在农民军进入河南之前,河南地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崇祯三、四、五、六年,年年大旱,秋既无收,麦又难种。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值银五钱者,有工作一日不得升米者,有采草根树叶充饥者,有夫弃其妻、母弃其子者,有卖一子女不足数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渠者,有饿死路侧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枕比而毙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段史料是来自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的,是他在崇祯六年底也就是农民军飞渡渑池进入中原那一年写给朝廷的《中原生灵疏》。

这吕维祺就是后来被李自成和福王一道处决在洛阳的那位,此人极度的仇视农民军,对农民军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不共戴天。

能让这种人给朝廷上这种奏疏足以可以河南的情况在农民军入豫之前已经是势如水火。

从这吕维祺的奏疏可以看到那河南的米价一斗米已经到了五钱银子,这个价格如果放在陕西的话倒也不算高。

毕竟陕西粮价高的原因是要养三边五镇的十几万边防军,在没有外省粮食输入的情况下,这才导致了陕西粮价暴涨。

而河南地区可是全国产粮最多的一个省份,这河南的粮价到了五钱银子一斗那就很不正常了,因为这河南可不养那么多的兵。

所以以此可见河南地区被大明朝廷盘剥的有多么的严重,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水深火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