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胜·败

他们之所以能够屡屡在变幻莫测、危机四伏的战场之上幸免于难并且存活至今,如果仅用“侥幸”二字来诠释,显然是苍白无力且站不住脚的。

毫无疑问,他们定然有着属于自己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生存法则和保命诀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前方道路被中元帝国的军队牢牢堵住,后方则是穷追不舍的追兵,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对如此绝境,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甚至没有经过片刻思考,便果断地将手中紧握的兵器扔到了地上。

只见他们迅速举起双手抱住头部,然后老老实实地蹲下身去,仿佛已经认命般等待着中元帝国的军队前来将他们俘虏。

没错,在这些士兵的脑海里,此时此刻唯一能够让他们活下去的办法便是投降,而且是毫不迟疑、毫无保留地投降。

当有人率先做出这样的举动之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起来。

仅仅只是短短几息时间,原本还手持武器负隅顽抗的南楚帝国士兵们,像是受到某种无形力量的驱使一般,不约而同地将各自的兵器随意丢弃在身旁。

紧接着,一个个都乖乖地用双手抱紧头颅,整齐划一地蹲伏在地上。

其实,早在大军出征之前,南楚帝国的将军陈琦就在那庄严肃穆的誓师大会上,向全体将士郑重宣读了此次灭楚之战所必须遵守的军规和军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琦特意着重强调了一点:在这场战争中,无论如何都绝不允许出现“杀俘”这种残忍行径。

任何胆敢违背此命令之人,必将遭到严惩,格杀勿论!

而陈琦麾下的禁军新军对他所定下的这条规矩并无丝毫异议。

要知道,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人都曾与陈琦一同并肩作战,参与过那场惊心动魄的东境剿灭倭寇之役。

因此,他们深知陈琦治军严谨,军令如山,绝不容许任何人轻易践踏。

即便是那些未曾亲身参与过东境剿灭倭寇之战的士兵们,在日复一日地聆听着其他士兵绘声绘色的讲述后,内心深处对于那位威名赫赫的楚王殿下亦是充满了敬仰之情。

因此,当陈琦颁布各项规定时,他们无一不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而由陈琦亲自精心培育而成的丰都驿新军,则更是将他的每一道指令奉为圭臬。

无论陈琦下达何种命令,哪怕其中的缘由令人费解,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坚决执行。

因为在这支新军中,陈琦不仅是他们的统帅,更像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和信仰支柱。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在众多队伍当中,唯独那些从平南军调拨而来的将士们,对于陈琦所制定的某些规定持有不同意见。

要知道,这些平南军长期奋战于与南楚帝国军队激烈交锋的最前沿阵地。

他们的亲朋好友、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及情同手足的兄弟们,有许多都血洒疆场,惨死于南楚帝国军人之手。

这份刻骨铭心的仇恨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灵魂之中,绝非短时间内能够轻易抹去。

故而,当陈琦明令禁止杀害俘虏之时,他们心中难免会涌起些许不满情绪。

毕竟,国仇家恨在前,让他们对敌人手下留情实非易事。

并且要知道,军队向来都尊崇强者,严格执行主帅一人所下达的军令。

然而这次的灭楚之战却与以往不同,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竟然被调离了他们熟悉无比的平南军,转而跟随楚王陈琦和赵王陈琼一同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