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的建议,让士颂心中的万千豪情,为之一振。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士颂本能的想到了朱升给朱元璋的这个战略规划。
正是这个规划,让朱元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占据南方之后,在逐步北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冷静下来的士颂,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境况,甚至还默默地和当年的朱元璋进行了对比。
当时朱元璋占据东南富饶之地,军力强盛,可挥师出击,收割地盘和财富。
但就是听了朱升的这条建议,稳扎稳打。
对内加强防御,精练士兵,安定地方,尤其是消化新占领之地,更是四处收纳流民,加强自己的力量。
对外,他一直只是自称吴国公,还是在大败了陈友谅,几乎一统江南时,才晋位吴王。
而且大败了陈友谅后,也是确认稳定江南地盘后,才北伐元朝。
说白了,这个计谋的核心,便是不虑胜,先虑败。
首先把自己放在一个有稳固防守实力的位置上为先,不求自己进攻之势如何强势,但能保证自己的基本盘不丢。
自己派出去的部队,即便是打了败仗,即便是损失完了,自己还能再一次聚集部队,守住地盘。
外面,只要是被自己占据的地盘,自己就有能力安定下来,收获人心,而后再以此为根基,继续扩展,蚕食天下。
“当年刘邦,似乎也是如此。”士颂心中微微一叹。
那刘邦和项羽交战,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不就是靠着后面有萧何不停地提供支持吗?
那些支持,不就是靠着稳固的益州和关中的根基,来作为前提条件的吗?
自己现在,看似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势力,但只是因为曹操死后,中原大乱的背景下,才凸显得自己强大。
若是自己这个时候称帝,无疑,也是站出来把靶子背到了自己身上,让全天下的眼睛,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徒有虚名,却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况的“蠢事”,自己坚决不能做。
自己若是称帝,各地的小诸侯跟不跟,也很为难别人。
人都有贪欲,别人若是也都称王称帝了,那和自己,岂不是对立起来。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即便是黄巾之乱后,依旧有着大一统的思想。
天无二日的心思,所有人都有的。
这也是刘备和曹丕两家,必然不死不休的基本原因所在。
自己若是为了虚名,把自己实际利益投入其中,白白消耗,自然是不明智的。
若是自己缓一步。
因为大的欲望,克制住了自己的小欲望。
为了实际的利益,放弃一些虚有的名声,有何不可?
想到这里,士颂刚才对“皇帝”二字热烈又贪婪的眼神,已经消退。
他的手,缓缓地松开了剑柄。
眉眼间,也逐渐舒展开来,似乎有了些许的笑意。
他看了看蒋琬,缓缓说道:“公琰之语,甚合我意。安疆域、广积粮、缓称帝,蚕食天下,以待实至名归。”
说完之后,别人的眼神,士颂没有太多留意,倒是贾诩这个聪明人,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这小子居然没动心,居然想通了。”
站在贾诩的位置,自然知道士颂若是不称帝,甚至自己不主动称王,才是最好的选择。
闷声发大财,士颂目前具备这样的条件。
毕竟已经有两个称帝的人存在,他现在若是不称帝,而是扩充地盘,占尽好处,才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选择。
但是啊,人心难测,人性贪婪。
这是贾诩觉得最难的地方。
面对“皇帝”的位置,就摆在自己的面前,唾手可得。
而且即便是称帝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这个时候,还能压制住自己内心的贪念,那就很不简单了。
“主公明见万里,广积粮、缓称帝,蚕食天下,以待实至名归之策既定,这天下,也就定了。”这一次,贾诩是真心恭贺和支持,现场的人,基本都能听出来。
此刻的士颂,当然已经想明白了。
自己为了个所谓的“皇帝”名号,想这么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