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意外“翻车”的遭遇,有时候听着还挺有趣的,
韦恩很快就让道格把这件事情给重点记了下来,打算以后出个“事故集锦”,作为侦探社内部的反面教材来使用。
可惜专业人士就算翻车,还会是比业余的要显得更“滑溜”,
伊妮莎最后拿到的那个地址,虽然在侦探社之前给凶手同伙划定的“活动区域”范围内,但那里其实是个餐馆,并不是办公场所或者家庭住宅那样具有人物指向性的地方。
不过清楚了下车点,那个疑似凶手同伙的人也就相对更容易找了,
考虑到他当时知道跟踪者只是小混混级别的人物,出租马车的车夫又是真的纯路人,所以就算他后续还会习惯性地隐藏行迹,应该也不至于会采取太复杂的反跟踪措施,
那么从概率上来讲,他实际上的据点,十有八九就在下车点周边、步行距离一小时以内的地方——这还是保险起见,把范围往大了划的结果。正常来说,半小时以内其实就差不多了。
如果这个范围内确实没有,那就说明对方很可能又上了马车,但还是那句话,“如非必要,莫增实体”,
有枣没枣,都先打一杆子再说。
……
第二天侦探社就从餐馆开始找起,由于不知道那个疑似凶手同伙的人的长相和名字,这里又有可能已经比较接近对方的日常活动范围,没准对方也会有偷偷通风报信的熟人之类,
所以韦恩这边寻人,用的是“归还钱包”的借口,说自己和对方擦肩而过、捡到钱包之后,只大概看到了对方的背影,之后就在人堆里找不到人了,
再按照之前调查到的那个风衣男人的身形和服装进行描述,尝试寻找目标。这样哪怕被询问者认识目标,倾向于实话实说的概率也会稍微大一些。
一条街从头问到了尾,最后还是在街上到处流窜帮人擦皮鞋的小孩哥提供了线索,说韦恩要找的人,可能是一位叫做“史蒂夫”的先生,
但他似乎并不住在这条街上,而是要穿过巷子,往另外一个街区的方向走。至于更具体的线索,小孩哥也不清楚了,不过可以帮忙打听一下。
尽管没有正中红心,这却反而与侦探社为对方描绘的“性格画像”更吻合了,于是韦恩还挺开心地给了对方一枚银币,说如果后续能提供更多线索的话,还会有相应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