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 都是杨家的人

不过,朱瞻基也是个短命皇帝,朱瞻基死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朝政则由张太皇太后总揽,张太后命所有部门议案,均先经过“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咨议后,再进行裁决。说白了,就是国家朝政都交给三杨,张太后为他们当支柱!

不过,历经五朝的杨士奇,在朱祁镇即位前期,已经过度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他本人也越来越老,人一到老时候,就容易畏手畏脚,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锐气和锋芒。

最终,杨士奇晚年时期,面对宦官王振的擅权,他没有选择硬刚到底,而是默认这样的事情了。再往后,这位历经五朝的大臣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一生已经足够波澜壮阔了……

有后人说,若是杨士奇在朱祁镇时期,能够再年轻二十岁,由他继续担任首辅,可能就不会纵容王振肆意专权了。

也可能会避免朱祁镇被痛骂一千年的‘土木堡之变’,也就可能避免仁宣之治的盛世过早被挥霍一空,甚至也有可能会让大明再强盛若干年……

但历史没有如果,这些所有的如果都只是后人对明朝的憧憬和幻想罢了。毕竟,没有那个朝代跟大明一样,历经三代的盛世,突然之间,一夜就给葬送挥霍完了,安史之乱都不至于如此……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种影响一国之运势走向的事情,绝不单单是一个人可以逆转的。如果真的有人可以逆转,那一定是下面这一位了(下一个超级召唤)!

这还只是杨士奇的政治能力,更别说人家还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呢,他以阁臣之尊的地位,主盟文坛,其诗歌创作之观念,集中代表了“台阔体”诗歌的最高成就,影响了一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除此之外,他还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特别是对于仁宣两位皇帝,毫不吝啬其夸赞,这也是后人研究仁宣之治时候最优先参考的两个重要史学文献……

张富在脑海里简单检索了一下杨士奇的生平,也越发觉得此人不简单,确实是有真才实干的!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了起来。

根据他这几年的经验啊,蜀国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有能力,可以勤恳工作的大臣。蜀国不缺张居正、王安石这种变革家、也不需要魏徵这样的谏臣,这些可能是王朝中期才需要的人才。

前期最缺少什么?确实踏踏实实工作,可以将一个百废待兴之地治理好的人。很显然,杨士奇就是这样的类型,多来几个杨士奇,司州还用自己操心吗?

所以张富是越想越激动,站起身来,问道:“杨士奇现在在哪里?能不能就在司州啊,我也好直接给他安排工作!”

“叮,杨士奇老家就是司州的,在弘农县……”

系统刚说完前半句话,张富直接眼神一寒,打断道:“等一下,司州、弘农县,姓杨……难不成杨士奇也是杨家族人嘛?”

张富刚才只顾着回忆杨士奇的厉害之处了,竟然将他也姓杨这件事给忽略了。现在听到系统说他是弘农县人士,张富脑海里就立马生出一个不算可怕,但比较膈应人的可能性……

“没错,杨士奇植入身份为弘农杨氏的旁支,虽然比杨修年长数十岁,但仍然和杨修是一辈儿人。早十年之前,曾经承蒙杨彪关系,在洛阳(东汉)朝廷中任职小吏,也算是做过几年官。”

“后来董卓火烧洛阳,打算强行带着百姓和百官前往长安之时,不少官吏都走丢了。再加上那个时候政局动荡不堪,杨氏许多子弟都丢了官,赋闲在弘农老家。”

“近半年来,随着杨氏在司州的重新坐大,洛阳城内也涌来了越来越多的杨氏子弟,这些人也都看到了希望,打算找关系,再次踏入官场。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都在各地担任职务了……”

张富听后,一脸无语,这些事情他不是不知道,毕竟杨家算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只不过他没想到,杨家的势力都这么大了吗?(系统不会都是杨家人吧)自己召唤出来两个人,一文一武,还都刚巧姓杨,还都他们是弘农杨氏的族人!

你们弘农杨氏是要造反吗?之前可能就一个老杨彪不足为惧;一个年轻的杨修恃才放旷张富也不放在眼里;其余的虾兵蟹将更是没有任何影响力,现在的官职也都是基层干活的罢了。

可现在,军队中也有姓杨的人了,而且以杨大眼的能力,当上将军是迟早的事情,就算张富故意不破格提拔,人家也能靠着自己努力杀上去啊!

除了军队外,官场上也有人了,这杨士奇只要一出来,以他的能力,也可以轻轻松松攀登上重要高位,更何况张富肯定打算要重用杨士奇呢。

这次召唤完,以后杨家的势力只会更加强大,朝廷中有人,封疆大吏有人,军队中也有人,这东西只会越来越难处理啊……

可能是感受到了宿主的无语,系统接着又不请自来的继续讲述,将杨士奇具体的目标和追求都悄悄说了出来,并且还将他打算考取科举的事情都一并说了出来:

“不过比起其他杨氏子弟靠家族上位,杨士奇更希望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赏识。刚巧宿主又提出了科举制度,杨士奇便打算参加科举,而博取功名。这些年,他都一直在家苦读,就等着今年科举考试开始,可以金榜题名,一展宏图呢!”

张富听后,也只能摇头苦笑,安慰一下自己:“这样也好,人家杨士奇毕竟有自己的品德操守,跟那些无能子弟确实差距还不小。人家这明明可以靠家族,但还是要靠着自己的才能,倒是不免让人敬佩几分!”

“对了,杨士奇要参加今年科举考试?那不是快开始了吗?他现在人在哪里?”

“现在杨士奇已经到达长安,正在长安休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

不过,朱瞻基也是个短命皇帝,朱瞻基死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朝政则由张太皇太后总揽,张太后命所有部门议案,均先经过“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咨议后,再进行裁决。说白了,就是国家朝政都交给三杨,张太后为他们当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