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桓一时之间也是怡然自得,派人给张鹿安送信,信件的内容却是出奇的简单:
愿与阁下会猎于黄龙府!
张鹿安对于金声桓这种毫无意义地吹牛皮的行为是深恶痛绝,派人警告金声桓,最好尽快挥师东下,张鹿安愿意率领十万蓼军从长江下游逆流而上,双方可以会师于南京城下。
令人想不到的是,如此秘密的行为,行事非常谨慎的张鹿安,所派的送信人竟然将信件“遗失”在南京城外,为清军巡逻队所捡到。
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书信里面的内容几乎第一时间就向外泄露,立刻在整个江南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江南各地士绅开始暗流涌动,纷纷进行串联。
这样的情况使得南京城内的清政府高官是恐慌万分,深怕金声桓和张鹿安成功联手,连忙抽调徽州和福建的人马支援江南,还让山东和南直隶的清军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清廷最高统治者多尔衮的担忧,综合权衡之下,多尔衮决定优先集中力量消灭金声桓所部。
只是令江南士绅失望的是,金声桓对于张鹿安的提议嗤之以鼻,反而同原本历史中一样,尽提大军向南进攻赣州府,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战略局面。
有了金声桓的带头,三月初八,甘肃回民、明朝故将米喇印、丁国栋率领部下在凉州发动起义,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深得当地百姓人心,起义军一度发展到十万余人,甚至打死了包括清国的甘肃总兵刘良臣(即刘良佐的亲弟弟)在内的多位文武高官。
三月十八
李成栋率领所部人马在广州反正归明,湖广大地一时之间尽皆变色,纷纷反正归明,使得清军在长江以南除了占据浙江和福建北部以外,其余占领区近乎尽失。
这还不算完,当年十二月初,清大同总兵姜镶反正归明,一度席卷整个山西大地……
以上所述还是起义规模至少在十万以上的反正归明行动,其他中小规模的起义数量,至少有数百起。
对于清军来说,由于需要到处“灭火”,永历二年、顺治五年是他们入关以来最为忙碌的一年,甚至有宗室成员(如爱新觉罗.罗洛浑,岳讬长子)在行军中累死的情况发生。
可以说此时的清政府也已经几乎陷入到兵无粮缺的地步了,清国的天下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连被困在清国京城的原明降将刘泽清也都认识到“胡无百年运,清廷不会用人,大势去矣”,派遣自己的侄子刘之干和心腹将领李化鲸前往山东老家召集旧部,准备重新起义反正(注1)。
但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大明的老毛病又犯了。
注1:不过刘之干的运气不太好,刚去到曹州就被清廷派人抓个正着,李化鲸也在几个月后被清军给擒获,清廷于顺治五年当年十月将包括刘泽清全家老少在内、刘泽清的兄长刘润清、侄子刘之干和李化鲸等部将的全家男女老少,全部以“阴谋犯上作乱”的罪名,斩杀于北京外城西菜市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