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游街(三)

当然,对于底层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有一个较为简单直接的认知,那就是王乡都作为苍南县的县令,在这百里之地,就是手握大权、高高在上的“百里侯”,他的一句话、一个决定,便能轻易决定百姓的生死祸福,能让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他的权力如同高悬在百姓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畏惧。即便是苏禅,如今内心对王乡都这样的县令已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敬畏,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深知,若想在武功上达到不忌惮县令的程度,至少得成为武举人。而武秀才即便得了官职,也不过是捕头、县尉或者巡检之类的职位,在官场上依旧要被县令压上一头,如同被一座大山死死地压制着。在这个以权势为尊的世界里,等级制度森严得如同钢铁铸就的牢笼,权力的差距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让身处底层的人不得不时刻保持着敬畏与警惕,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

在这个大易朝独特而森严的武道体系中,武功一旦进阶到武举人这个阶段,那与武秀才之间的差距,简直犹如深邃无垠的鸿沟天堑,横亘在两者之间,全然不可同日而语。武秀才,在江湖与民间享有一马之力的名号,可要知道,这看似简单的 “一马之力”,细细换算过来,实则等同于六名历经严苛锻炼、体魄强健如牛的成年男子竭尽全力的力量总和。这般实力,在寻常百姓眼中,已然强大到宛如神话中的存在,令人难以置信。一旦武秀才投身残酷战场,或是不幸卷入江湖纷争,他们凭借多年苦练的一身精湛武艺,身姿矫健如猎豹,出手凌厉似闪电,往往能以一当十,杀得敌人人仰马翻。普通民众,那些未曾接受专业训练,仅手持简陋农具的百姓,在武秀才面前,犹如蝼蚁见大象,唯有望而生畏的份儿。除非是三五十个普通百姓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放下彼此间的分歧,紧密协同作战,且配备有精心编织的渔网、坚韧结实的绳索、锋利尖锐的钩枪等专门针对武者弱点、耗费无数巧思设计出来的特殊器具,否则,几乎难以对武秀才构成哪怕一丝有效的威胁。更有甚者,一些良知泯灭、误入歧途的武秀才,若是利用自身的高强武艺暗中作恶,沦为杀人越货的匪类,其手段之狠辣、行径之残暴,足以让一些传承数代、人口众多、家大业大的家族在一夜之间陷入灭顶之灾,财产被洗劫一空,族人惨遭屠戮,整个家族灰飞烟灭,鸡犬不留,只留下一片凄惨的废墟和无尽的哀嚎。

小主,

然而,即便武秀才如此强大,宛如战场上的无敌战神,普通民众若能够在危难之际团结一心,汇聚起众人的智慧,运用巧妙的战术策略,以多打少,以智取胜,仍有机会与之周旋,甚至在某些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的情况下,成功将其制服,取得胜利。正如历史长河中,那些关于人类战胜猛兽的传奇故事一般。古有猎户群体,面对山林中凶猛无比的猛虎,他们并未因恐惧而退缩,而是手持简陋武器,凭借着彼此间的默契配合,有的引开猛虎的注意力,有的从侧翼突袭,有的则找准时机给予致命一击,最终成功将猛虎制服,成为民间传颂的佳话。又如同在广袤草原上,牧民们面对狂奔而来的蛮牛群,他们利用地形优势,设置陷阱,将蛮牛引入包围圈,再齐心协力,用绳索将其束缚,化险为夷。再看那深山之中,勇敢的山民们面对力大无穷的暴熊,巧用智慧,以火攻、设绊等方式,让暴熊的强大力量难以施展,从而战胜了这头巨无霸。这些例子无不彰显着人类团结协作、运用智慧的伟大力量,即便面对如武秀才这般强大的对手,也并非毫无胜算。

但一旦踏入武举人这一层次,整个世界仿佛被重新定义,情况便发生了翻天覆地、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武举人所拥有的力量,堪称骇人听闻的五马之力。若以一马之力相当于六名男子的力量来精确计算,五马之力便如同三十名男子力量的总和,这是何等恐怖的一股力量!如此磅礴的气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其威力之巨,已远非普通猛兽所能望其项背,即便是森林中最凶猛的虎豹,草原上最剽悍的豺狼,在武举人面前,也瞬间显得脆弱不堪,犹如风中残烛,不堪一击。这样的强者,若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必然是如同古代名将赵子龙再世,身披银甲,手持长枪,胯下骏马嘶鸣,能够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长枪所指,敌人纷纷倒下,十荡十决,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每一次冲锋都能让敌人的防线土崩瓦解,成为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在大易朝这个武道盛行、高手如繁星般闪耀的世界里,能够历经无数磨难,修炼到武举人这般超凡境界的人,依然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他们是武道世界中的传奇,是众人敬仰的对象。也正因此,武举人在这个国度中拥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地位。与通过科举考试,在笔墨纸砚间获得功名,有资格入朝为官、施展政治抱负的文举人不同,武举人一旦投身军旅,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至少能担任千人将之职,掌管着千名士兵的生死大权。他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即便在地方上,武举人也是守备一方、负责城防等重要事务的关键人物,手握重兵,肩负着守护百姓的安宁与国家稳定的重任。他们如同坚固的城墙,抵御着外敌的入侵,维护着一方的和平与繁荣。

苏禅,这位在武道之路上艰难探索的行者,对于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自然是心如明镜,心知肚明。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力量若能达到武举人这般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可以视为另外一个物种的存在。这种超乎寻常、逆天改命般的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认知范畴,令人惊叹不已,仿佛是从神话传说中走出的英雄。

虽然苏禅机缘巧合之下,幸运地习得了牛魔大力拳和虎魔炼骨拳这两门高深莫测、蕴含着无尽奥秘的妖魔武功,但目前的他,实力仍然处于武秀才级别。不过,苏禅绝非池中之物,与一般武秀才普遍拥有的一马之力不同,他凭借自身卓越的天赋,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武道天空中闪耀,以及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如同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已经超越了这个标准,成功达到了一牛之力的境界。在大易朝的武道衡量体系中,一牛之力和一马之力虽然只是相对模糊的虚指,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难以精确捕捉,但大致的衡量标准还是在武者间口口相传,深入人心的:一马之力约等于六名成年男子的力量,而一牛之力则相当于九名成年男子的力量。苏禅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仔细琢磨后认为,这个衡量标准虽然并非绝对精确,如同手工制作的艺术品,难免存在一些细微瑕疵,但基本上还是合理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武者的实力。毕竟,这里所提及的成年男子的力量,不能单纯以普通未经锻炼、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去考量,而应当代入到经过一定打熬身体、历经无数次锤炼、具备一定身体素质的武童生这一层次来进行比较,如此这般,才能更准确地衡量武者的真实实力。

而且,所谓的牛力和马力,也并非完全等同,其间存在着诸多微妙的差异。苏禅深知,在上一世的记忆里,存在着一些体型巨大、力量惊人的马匹,如夏尔马等。这些夏尔马,肩高可达一米八甚至一米九,有的更是突破两米大关,头顶高耸入云,能够达到二米五甚至更高,体重犹如小山一般,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九百公斤,有的甚至超过一吨。其力量之恐怖,远远超过了许多普通的牛,一脚下去,地面都为之震颤。同样地,牛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形态各异。有些体型小巧的牛,力量有限,只能承担一些简单的劳作;而有些则能成长到极其庞大的体型,拥有令人震撼的力量,能拉动沉重的货物,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因此,在苏禅看来,以一马等于六人之力、一牛等于九人之力的标准来大致估算武者的力量,虽然并非绝对严谨,无法做到分毫不差,但也无需过分苛求。毕竟,在武者之间的实际战斗中,战斗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同一场精彩的交响乐,需要各种乐器的和谐共鸣,而不仅仅只是力量大小这一单一维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禅踏上习武之路虽然仅仅过去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但由于他所习得的牛魔大力拳和虎魔炼骨拳这两门妖魔武功极为高深精妙,犹如神秘的宝藏等待他去挖掘,加之他体内有源源不断的金色植物生命能量作为滋养和补充,如同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干涸的大地,使得他的习武进度突飞猛进,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的修炼与实战磨砺,每一次修炼都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实战都是生死考验。他在修炼场上挥汗如雨,与假想敌进行着无数次的较量;在实战中,他面对强敌,毫不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次次化险为夷。也正因如此,他对于武功的理解也愈发深刻,如同挖掘宝藏一般,逐渐揭开了武功神秘的面纱。他深知,在真正的搏杀较量中,力量的强弱固然重要,如同高楼大厦的基石,但绝非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除了力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搏斗的技巧,那是战场上的致胜法宝,巧妙的技巧能让力量发挥出数倍的效果;坚韧不拔的意志,宛如黑暗中的明灯,在困境中支撑着武者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灵活多变的战术策略,如同战场上的指挥艺术,能根据不同的对手和战场形势,制定出最有效的作战方案。

就如同他上一世在现代社会中观看的那些拳击比赛一样,每一位重量级的拳王都拥有着足以对对手造成巨大威胁的拳力。然而,拳王之间的巅峰对决往往比拼的不仅仅是力量大小,更多的是抗击打能力,那是拳王在赛场上屹立不倒的关键,能够承受住对手狂风暴雨般的攻击;躲闪技巧,巧妙地避开对手的致命一击,如同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自如;以及出拳的精准度和时机把握,在关键时刻准确命中对手的要害部位,一击即中,决定胜负。这个世界的武功同样如此,虽然在衡量标准上以武举人的力量作为重要参照,但武功的真正强弱却从来不是单纯依靠力量大小就能简单比拟的。其中蕴含着诸多复杂且微妙的因素,如同迷宫一般错综复杂,需要武者在不断的修炼与实战中去领悟、去把握、去精进,在武道之路上不断探索,方能达到武学的巅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