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惠公抵达绛城时,太子圉率领狐突、郤芮、庆郑、蛾晰、司马说和内宫侍卫寺人披,已经在郊外迎接晋惠公。
晋惠公在车中向外观看,当他看到庆郑竟然也在人群之中,于是怒从心头起,胆向恶边生。
晋惠公立即吩咐贾仆徒,召庆郑上前问话,晋惠公怒道:“庆郑,好小子,你竟然见死不救,撇下老子不管,如今怎么还敢来见我?你真是胆肥啊!”
庆郑面不改色回答道:“君侯如果一开始时便听从微臣的意见,回报秦国借粮之恩,借给秦国粮食救灾,而不是听从国舅狐射之言,“趁饥发兵”,难道还会有后面的秦国伐晋吗?
在退一步讲,此后秦国陈兵韩塬,韩塬百姓卿士全都发起抵抗,不就是因为君侯不讲仁义,百姓唾弃国君之背信弃义。
此时若是听从我的建议,派人前去与秦国讲和,也不会发生后来的龙门山之战。
就算是前面您都不听,执意要和秦军作战,微臣仍旧是一颗忠心辅佐君主。
可是你忠言逆耳反而要将我处死,再后来您罢免我的车正卿职务,我也没有怨言。
劝谏您不要使用郑国的矮脚马,它只适合驾车游玩,而且它在郑国长大,听不懂晋国话。
最后您要是听从我的话,不用小驷驾乘,自然也不会战败。我对您的忠心可以说达到顶点了,只是您视而不见,我又为什么不敢见您呢?”
惠公说:“你看着寡人不就是不忠,而后不战而逃,置国君和诸将于危险之中,此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还敢说自己是忠君之臣”。
庆郑知道在劫难逃,于是道:“臣犯了死罪,知道罪不可恕。
第一罪:我有忠心之言而不能使君王采纳,没有以死犯谏,此乃第一条罪。
第二:太仆郭偃占卜时说过,此次出战应该由我来为主公驾车才是大吉。
但是国君弃我不用,而我没有死谏,这是第二条死罪。
我看到国君被围,自己又打不过公孙枝,只能用救主公的名义,把韩简,狐射等人叫回救援国君。
最终不幸的是,为能让主公脱险,最终被秦人劫走,这是第三条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