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要造一台十万公里无大修的发动机

原来炼钢厂建造的小仓库,后来改建成了发动机制造小车间,里面打造了第一条发动机生产线,那第一台纯手工生产出来的发动机,就在这个小车间里,已经隔出来的那一间小屋里。

屋顶吊着一枚发黄的灯泡照亮这间不大的房间里,在房间的角落里,一台发动机依旧轰鸣旋转着,那排气管连接发动机的部位已经烧的通红,整个发动机依旧还在不停的以中度给油量在平稳的运转着。

在旁边有一摞记录着这台发动机从开始到现在的一切检修情况,发生的故障情况,以及运转数据。

十万公里,只是林瑞设定的一个理想状态,现实中,这台并没有跑到十万公里,按照高功率运转,这一台发动机一天运转二十二个小时,中间会有两次加注燃料,散热用水,以及停机检修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在不间断的运转着。

如此高强度的运转,大大增加了材料的疲惫性。

所以,按照当前额定功率,林瑞把速度定在六十公里每小时,如今从制造出来到现在已经俩月多过去了,在前几天才换了一整套的缸筒,活塞等零件。至于曲轴,机体,连杆,节气门方面进行了一些零件的更换,其中更换的最多的就是油路方面的零件。

李御城翻看着检修记录,以及跑的公里数,随着翻看的记录越多,脸上震撼的表情越浓。

“林技术员,李书记,你们怎么到试车车间来了?”顾海洋正在整个发动机生产车间里调研,看到两位大领导过来,连忙跑过来询问。

这小子现在跟着林瑞,主要做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山地运输手扶拖拉机的一些改进项目,林瑞就让他参与其中,这小子提出的很多改进在经过系统检验之后,居然很适合当下的情况。

林瑞的大马力发动机设计以及制造,随着第二车间的建成以及二号熔炉的运行,已经提上了日程,林瑞已经把大概的设计思路,以及理论工作完成,并且交给他去学习,下次设计就要他参与其中。

但是,总体设计思路,依旧沿袭第一个柴油机的路线而行,在当年电子芯片还没有普及,无法做到电控节能高效的情况下。稳定的机械能力,以及先进的设计思路,就是当前设计发动机必须要走的两条路线。

并且林瑞对这次大马力单缸柴油机的设计,只提出了几点意见,就是要皮实耐用,能适用于大多数作业环境适用,而且要足够简单,便于维护,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以及生产成本。

想要做到这些,就要在设计上下功夫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