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发射现场掩体内的操作员内心忐忑的看着森森白烟在不断的从火箭弹体中渗透出来。
在确定火箭弹体没有破损后,抓着火箭的铁架子也逐渐分开。
“发射倒计时准备!”
“10,9,8.....”
“3,2,1......发射!”
在操作面板上的黄灯不断闪烁中,待在掩体中的操作员按下了红色发射按钮。
“轰隆隆~”
火箭底部五个火箭发动机喷涌着炽热的火焰,它们推动着270吨的火箭逐渐脱离发射台飞向蔚蓝的天空。
在火箭2公里外的钱万林站在观测台上注视着长城号火箭徐徐的升空调转方向,朝着大明帝国西伯利亚大区境内的靶场飞去。
因为计算机技术在这个年代并不成熟,不能被安装在火箭上,因此火箭飞行姿态的控制都是通过无线电指令来操作的。
这也导致沿途需要几个大型雷达观测站为导弹提供“导航”,通过火箭上搭载的雷达横偏校正系统,火箭可以接受雷达波来修改方向舵的角度。
“漠南雷达观测站指引正常,光学追踪正常!”
“漠北雷达站指引正常,光学追踪正常!”
........
45分钟后,位于西伯利亚靶场处的雷达观测站发现了这枚末端速度达到8马赫的导弹。
“靶场雷达指引正常,导弹姿态正常,末端速度8马赫!”
“轰!”
最终这枚重型导弹在飞跃了将近5000公里后,命中了在距离靶场中心3.2公里外的一处林场。
巨大的爆炸将导弹落点200米内的大树全部拦腰斩断。
很快这则消息被发送到了导弹发射场,经过数学家们的测算,这枚导弹的精度略比设计精度的圆概率差2.2千米。
不过这一结果已经让火箭研究处的科学家们欣喜不已,这可是一项巨大的成功,谁能想象一个重达270吨的大家伙可以飞行5000公里命中目标?
“我宣布导弹试射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