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好理解,自然就是那些个人吃马嚼的东西,但这草可就有讲究了。
除了牲口的草料之外,还需要许多长杆的稻草或者其他的茅草,这些草既是用来生火的原材料又是士兵们御寒取暖的必需品。
当下正值隆冬,金陵都下雪了,寒流可是从北方下来的,可想而知河北大区当下的温度能到多少,其实已经是可以到冻死人的地步了。
四十万大军的集结,后勤人员就占了其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真正能够作战的实际上也就是十二三万人上下。
这是常规用法了,就像是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一样,从北到南,运数线上的一连串人都被算进去的话的确是能有八十万,但实际上参与作战的可能撑死就二十来万。
不然士兵吃什么喝什么,而现在因为有御寒需求,所以杨英部的运输压力巨大,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要分出二十万人去应对从荆州地区斜插过来的破虏军。
这时候他的压力有多大自然他自己是心知肚明,因为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法彻底搞清楚对方的军队到底报出来的那几万人是实数还是包括后勤补给在内的队伍。
站在城头,杨英看着那些笨重前行的老牛托着一车车的物资缓缓的移动,他此刻心里都在滴血,人家绿林军可是号称飞军,一天一夜便能转进一百二十里,而再看自己这边,而自己这边步兵常行军也不过四十里每日,轻骑兵也不过七十里每日。
差就差在了这后勤保障的速度上了,甚至他们都亲眼见过有时候大军都还没到,后勤车队就已经在预定地点埋锅做饭了,上来就能吃,吃完就能走,到地方就能打,打完转身就撤。
真正做到了来无影去无踪,而至今为止兵法韬略研究了千年,就硬是没有出现过行军速度和保障速度这么快的军团。
而绿林军在大部分人看来不过就是个匆匆建立起来的杂牌军号,虽然在西域战功卓著,但他们大抵也是觉得是突厥人太弱太稀碎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得。
但问题是一支一天能往前突进一百二十里的铁军,怎么可能没有战斗力呢,这战斗力杨英都不敢想。
而就在杨英看着自己牛车慢条斯理往前拉着东西走而心急如焚的时候,徐州的大营动了。
他们分成了三段行进,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朝河北道的区域进发,中军则持续保持匀速在沿途进行布防等操作,最后的则是轻骑兵部队,他们当下也在以缓慢的速度前进,只是他们等到设定好的那日之后便会突然加快脚步,追上先头部队并用自己的兵员替换下已经疲乏不堪的先头部队,并且将自己的转变成先头部队,让疲乏的部队和战马得到充足的休息之后再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