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也没有物是人非

若在宫中寻不到陛下,那么陛下一定就在太液池钓鱼,寒来暑往总是会去钓鱼。

宫里的孩子也都是用陛下钓来的鱼养大的。

包括太子与两位公主,还有一位小皇子,陛下的四个孩子最喜吃鱼。

在寒风呼啸的长安城中,出现了一种美食,这美食就是豆腐。

一个内侍端来了一盆豆腐,来到皇帝的身后,双手端着盆,“陛下,玄奘送来的豆腐。”

李承乾道:“他回长安城了?”

“回陛下,玄奘来了一趟,又走了,说是回姑臧城了,让人再去询问时,早已离开了长安城,说是这块豆腐献给陛下。”

豆腐的质地算不上好,也已放凉了。

李承乾揣着手道:“他还有话语留下吗?”

“有,玄奘说往后关中的人们会更爱惜豆子,有了豆腐之后关中的豆子更值钱了,坊民在田地中的收获更丰,实乃人世间一大幸事,玄奘为陛下贺,为大唐贺,为万千人们贺。”

李承乾道:“玄奘只会为人们祝贺,他不会为大唐贺的,对他来说人还是那些人,是大唐或是其他什么的,他都不在乎。”

内侍闻言,当即跪在了地上。

“现在宫里不懂事的内侍太多了,让陛下见笑了。”杨内侍躬身行礼。

想要说出一些让陛下高兴的话语,可却说错了话,尤其是撒谎。

哪怕是为了陛下高兴,也不能撒谎,谎言只会越说越多,越说越大。

李承乾正了正坐姿,道:“豆腐放下吧,人就送去修建昭陵。”

杨内侍行礼道:“喏。”

玄奘确实来了长安城,也给陛下进献了豆腐,但并没有说太多的话。

李承乾询问道:“乡里的鸭子都下水了吗?”

“回陛下,已有养在外面的鸭子下水了,都在河里游着呢。”

李承乾看着阴沉沉的天空,风吹过时,吹起了大氅上的羊毛,大氅的后领处,还有些细长的羊毛贴着陛下的下巴。

陛下依旧每天都要打理胡子,现在还是能够看见发青下巴与一些胡渣。

昨日早晨,皇太后才给陛下修过发,从小到大,其实每一年都是如此,在每年的新年,皇后都会给陛下修发修面。

见没有鱼上钩,李承乾转过身走出了水榭,一边走一边吩咐着,“现在稚奴的银钱又要空了,过两天多半会扭捏着到处找钱,你让人给他送去三千贯,但这些银钱要让他写个欠条。”

“喏。”

“还有洛阳的果林依旧要看紧,培育作物与扩大种植面积依旧是头等大事。”

“喏。”

“顺便再去问问文学馆,是不是真的可以挖通终南山,若是可以让他们试着画个图,制定一个章程。”

“喏。”

“朕没说要挖,只是随口一问。”

“喏。”

“还有吐蕃与唐弛道的修建要抓紧,唐蕃弛道改称唐蕃古道,就说那是松赞干布来大唐求医得古道,这些美谈一定要借由这个故事流传下去。”

……

跟在陛下身后的一排内侍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他们每人记一件事,也只能记一件事。

陛下每吩咐完一句,就有一个内侍太监行礼离开,接二连三。

别看陛下时常清闲,时常在钓鱼,每每有国事,陛下总能将眼下的朝章政事一件件地安排妥当,可以从农桑说到兴修水利,从兴修水利说到两地外交。

皇帝的生活比以往更清闲了,但皇帝的能力比之以往更强了,往往就是在三言两语,皇帝就能将积累数月乃至几年的事一口气说完。

也可能是陛下在钓鱼时都在想这些事,一个能一边钓鱼一边建设社稷的皇帝当真是难得。

哪怕朝臣刚松懈个十天半月,皇帝也会将朝臣们拉起来,将诸多积压的章程一件件翻出来,让他们继续焦头烂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