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人写,那我来写吧!”路朝歌说了一句,然后转身面对高台下的人群:“农,是国家之根本,我不知道为什么没人写这以‘农’为题的诗,可能是我们的读书人还未曾去过农田,不知农人如何劳作,也可能是我们的读书人,觉得这‘农’太过简单,所以不屑写,这都无关紧要,诗会诗会就是要写大家喜欢的题材,不过我也请诸位读书人一定要记住,这‘农’是我大明的根本,没有了‘农’,我大明将死人无数。”
“我想,一定有人会说,我大明现在国库充足,那粮囤一个比一个大,里面全是粮食,以后怎么可能缺粮呢?”路朝歌继续说道:“可是,诸位啊!我们才吃了几天饱饭啊!十年前流民遍地的景象离我们可不算远啊!怎么大家这就忘了个干干净净呢?”
“大明如今确实粮食储量丰富,可这都是依赖着大量从国外购买回来的,一旦他们不在卖给我们粮食,我们就必须依靠自己才行,老话说的好,求人不如求己,人有不如己有,咱们之后能够自给自足,才能有资本和全天下对抗。”路朝歌说道:“在座的各位应该有很多人都挨过饿吧!那种滋味有多不好受我就不说了,我希望你们能珍视农人,也珍惜你们每天吃的每一粒粮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路朝歌走到桌子前,开始为周静姝研墨,周静姝拿起毛笔,看向了路朝歌点了点头。
“《悯农》。”路朝歌缓缓开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有人注视着路朝歌,都知道路朝歌会写诗,写了那么多诗词,都是为周静姝一人写的,而今天他为天下的农人写了一首诗。
周静姝将写好的诗词递给了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大声的朗读了一遍,随后叫人挂在了长杆之上。
“《悯农 二》。”路朝歌再一次开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路朝歌就好像打开了闸门一般,一首一首关于‘农’的诗脱口而出,反正他路朝歌是个文抄公,前世那些与‘农’有关的诗词多了去了。
一连写了七八首,路朝歌才缓缓的停了下来:“最后一首,之前写的都是农人的不易,接下来写一首寓意好一些的,诗会还是要高兴为主嘛!”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路朝歌缓缓的说出了最后一首诗:“这首诗名为《田家元日》,也是我今天写的最后一首,希望大家能如我所说的,珍视农人珍惜粮食,也希望你们这些读书人,金榜题名之后能够更多的去了解农人、农事、农时,这样你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你们才无愧于读书人这三个字。”
说完,路朝歌牵起周静姝的手走下了高台,也不管周静姝写没写完。
“你好像不开心了。”周静姝能明显的感受到现在的路朝歌心情不美丽。
“主要是,我不理解这些读书人。”路朝歌说道:“他们好像依旧瞧不起农人,可他们当官之后要服务的就是这些农人,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
“是你想多了也说不定。”周静姝说道:“他们可能更喜欢风花雪月,等走上官场之后,才会去关心一些东西,他们现在学的虽然涉及到了农业,但是也不过是为了参加科举而不得不学习,就像前楚时,他们为了进入广场,就不得不把诗词写的更好,研究如何去讨好上官,得到更多的提拔,而如今的大明不重视诗词,这些读书人也就很少在研究这东西了,今天好不容易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诗词天赋,难免要往风花雪月上写一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况,现如今的大明可不是靠诗词歌赋就可以上位的。”周静姝继续说道:“等他们步入官场,就会去多了解农人和农事,因为这是他们做出政绩的最根本的东西,想要登堂入室,自然就会去接触去了解,你说对吧!”
“但愿吧!”路朝歌笑了笑,笑的有些苦涩。
“好了好了,不生气了。”周静姝伸出双手,在路朝歌的脑门上捋了几下:“今天这么热闹,高高兴兴的,你要是不高兴,那我也会不开心,你想让我也不开心吗?”
“怎么可能。”听了周静姝的话,路朝歌赶紧笑了起来,不管这笑是不是发自内心,但是他绝对不会让周静姝不开心,成亲这么多年,路朝歌最宠的一直都是他的妻子,孩子他也宠着,可是和妻子比起来,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走吧!我们去别的地方逛逛。”周静姝看着笑起来的路朝歌,虽然知道他并不是真的开心了,可还是不想再提这件事了,有些事不需要都说出来,也许第二天就过去了。
两个人继续在长街上闲逛,而路朝歌写了将近十首诗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皇宫之内,这可是路朝歌写的诗,别人写的李朝宗可能不会过多关注,但是路朝歌写的,他是一定要看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