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这并非是什么大航海时代后才建立的认知。
而这个东方,其实也并非特指天朝,而是泛指天主教拉丁语系,以东全部(草原除外)。
就连荒无人烟的阿拉伯沙漠,也给欧洲人留下了金银遍地的错觉。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在于自古以来,东方都在出产各种奢侈品,而通过贩卖这些奢侈品,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暴富记录。
反倒是欧洲本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没什么可靠的商品能够填补贸易逆差。
在中世纪的中前期,甚至是白奴贸易在其中担负了平衡手的效果。
至于如何参与进日进斗金的东方贸易,对于威尼斯人来说,那可真就是日有所想夜有所梦,怎么也割舍不掉。
科尔纳自然是其中之一。
中世纪欧洲,对于胡椒、肉桂、丁香、生姜的需求,比之后世欧洲对于调味品的需求还要更加巨大。
这是因为在没有冰箱的时代,人对于用香料调味肉的需求更大。
但黎凡特本土,是不产出这些商品的,他们都来自更加遥远的印度。
威尼斯与和黎凡特还有印度之间的商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两条。
一条是从印度进入红海,然后停靠在麦加的吉达港,然后再用陆路沙漠之舟,也就是驼队经过麦地那抵达大马士革,再送往阿卡或者提尔港,途经塞浦路斯、克里特岛抵达威尼斯。
另外一条则并没有吉达港转运,而是沿着红海继续北上,到达库塞尔附近或者苏伊士再上岸,最后运抵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大港,再出海。
这两条商路,看起来后者才更节省成本,毕竟陆路运输的距离显然少于另外一条。
可由于麦加和麦地那的宗教中心特性,使得穆斯林情愿多绕一些路,也要顺便去完成朝圣。
埃及与巴勒斯坦,二者在黎凡特贸易上,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只要理解这么一个事实,科尔纳对于二者之间战争的爆发,就没有丝毫意外。
如果他是德尔菲诺家族的掌舵人,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推动耶路撒冷王国向埃及宣战。
这无关乎信仰,而是确确实实的经济利益。
要知道,商业行为中,没有什么比垄断更暴利。
若是黎凡特地区归于一统,那么就意味着东西方的贸易,被近乎一国垄断。
“那您为什么不下注埃及?而是如此……”说着费德里科的面色有些纠结。
绝大多数威尼斯人可没去过巴勒斯坦,根本没有亲眼见过盖里斯的奇迹。
在他们的认知里,埃及的体量要比巴勒斯坦大很多。
一个小国贸然向埃及开战,这属实有些自取灭亡。
结果科尔纳在这个商业风险飙升的状态下,居然没有选择抽身,而是加大投资,可真要命。
德尔菲诺家族面临被挤兑的风险,他们现如今赶紧兜售,或者少量购买,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听到自己儿子的困惑,科尔纳在他头上轻敲了一下,然后他说道:“耶路撒冷和埃及之间的军事力量差距,并没有许多人想的那么大。”
“如果你看历史就知道,早在几十年前,鲍德温三世还在位的时候,耶路撒冷王国就能逼迫埃及纳贡。”
“而且,你还没注意到吗?威尼斯人在阿卡转运商品的比例,要远高于亚历山大港。”
这里面存在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亚历山大港在整个夏天都盛行西北风,对于威尼斯人前往亚历山大是比较有利的,但却不能让帆船直接返回。
反倒是在晚秋或者早春,这两个地中海暴雨肆虐的季节,才能直接回去。
因此,即便是在亚历山大港装运了货物,许多威尼斯人也会选择沿着海岸线,经过阿卡或者塞浦路斯,再回程。
“德尔菲诺家族,在耶路撒冷王国投资的债务,其实仅是我们威尼斯人投资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