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北疆春日

四月初,北疆冰雪消退,转而为黑白斑驳。

正午里,融水沿着房檐滴水成线,日落之后,又结为冰晶。

大地无一处不泥泞,人也好马也罢,寸步难行。

黑水主河道露出一条缝隙,流水奔腾,如一条墨玉长龙。

春日晚至,万物正欲望勃勃竞发。

杨家春翻看过入冬以来的天气记录,感慨万分。

这个冬季六场大雪五场小雪,到了一月,松林雪厚普遍齐腰,荒原雪厚过膝。

唯河道因为通风而积雪斑驳,看似可以通行但赶路却十分艰难,呼啸的寒风往往将人压制的步履维艰,走几步便感觉窒息,时而打滑摔跤,时而失控狂奔。

整个漫长冬季,如无必要,每个村寨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吃喝拉撒搞破鞋,全在方寸之地。

这也罢了,冬季难关熬过,新的危机又来。

永宁已经无粮可售,无茶可卖,物资无一不急缺。

每几日,总有村屯人前来询问。

事实上,第一批物资经由釜山,已经运抵庙屯,但河道不通,就只能等着。

物资不能运抵,但书信却到了,满满三大箱。

一箱给瀛王殿下,一箱为北洋商行事务,一箱为私人信件。

在两个秘书协助下,杨家春花了三日时间方才将整箱文书大致浏览。

去年,商行净利润101万两。

对朝贸易18万两,对日贸易69万两,边塞贸易14万两,净利润率下降22%。

仔细看过,销售额相比去年略有上升,但在北疆投资太大,拉低了利润率。

然而北洋商行投资也只是北疆投入的一部分而已,军队,移民支出那都是在走王府账目。

综合几个方面投入,去年在北疆总计支出白银72万两。

而今年投入只会更多。

然而这并不代表北疆无利可图,事实上皮货贸易获利十分可观,众多商家参与其中,名额还在争抢。随着势力扩张,贸易额提升潜力巨大。

只是这个提升幅度恐怕赶不上瀛王的马蹄,未来如何,杨家春也不敢确定。

如何拓展新的盈利点,是杨家春此时需要面对的最为棘手问题。

几则外部消息,引起了杨家春注意。

万历四十四年年中,完成小日子统一大业的德川家康死了,其子德川秀忠继位。

瀛州遣使吊丧以及恭贺,送水晶琉璃灯,玻璃镜。

秀忠大喜,除继续向大明商贾开放平户、长崎二港外,准奄美江户直航。

这是好事,相当于德川秀忠将这条航线免费承包给了大明商人。

这也不是德川秀忠慷慨,而是因为德川家的御用船队海难不断,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瀛州对外逃丰臣余孽的严厉打击也使德川家对瀛州有了进一步信赖。

唯一可惜,在江户设立商馆一事仍旧搁置,虽然大明的货物很香,但德川家却并没有放松对瀛州的警惕。

这也无关紧要,瀛王殿下本也没有对日动武的意愿。

当下日本市场,大明商人一家独吃,实在也没有必要同小日子产生摩擦。

八月,德川秀忠颁布《元和禁教令》,进一步限制西方教传播,并且开始抓捕本国西方教教徒。

欧罗巴传教士在东亚的最后一个根据地行将没落,诸多欧罗巴人从香山澳迁徙日本,如今又大举回流。

只不过香山澳已经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大抵要借由瀛州船只转去马尼拉,或者返回果阿。

据瀛州消息,在刘时敏代表瀛州与葡萄利亚签订停战协议之后,淡马锡、香山澳、澎湖等口岸,葡人数量猛增,多以经商为业,甚至有入籍瀛州,购买土地兴业置产的。

对此,杨家春倒也不意外。

对于有财力有能力的外族人,只要遵纪守法,宣誓效忠大明瀛王殿下,入籍瀛州不是问题。只不过儒释道三教以外的信徒,要额外缴纳一份税收罢了。

这不是歧视,而是正当税务。

毕竟对外部信仰的约束同管理也需要付出成本的,你不缴纳就别来。杨家春接触的欧罗巴人也不在少数,并非所有人皆笃信他们的神明而无可撼动。

综合各方情报,流浪在南亚的葡人及其后裔极多,大多数人这辈子没机会返回欧罗巴故国,什么圣父圣子圣灵啥的,早就抛在脑后,不以为意了。

那些固执而虔诚的传教士,只不过是极少数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