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安静,都在听着方洪的演讲,每个获奖的人都可以演讲,差不多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演讲的内容一般也都是讲前瞻性的行业发展,不讲这些,谁听你在台上吹牛。
你自己的企业,人家查资料就能知道。
而那些领导们听的也是这些前瞻性的东西,多方验证自己的发展是不是对的,路是不是走对了。
但他们不发表意见,只是听,做决定拍板的事,也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刘天仙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是觉得这些人都听的认真,眼中也有种求知的欲望,就觉得自己男人讲的挺好。
“能源,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能源是煤,以蒸汽机为核心;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能源是石油,以内燃机为核心;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是电力,以计算机为核心。
第四次技术革命能源我觉得是算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当然它需要电力能源搭配,这也变相的让清洁能源大有可谓。
因为强大的算力,必然消耗大量的电力,这个电力的支撑,促使我们人类必须发展可循环再生的清洁能源。
而为了少消耗电力能源,又促使人类必须优化算法,减少冗余计算,降低能耗,达到最优经济性。”
这也是后来deepseek异军突起,让英伟达股票大跌的原因,因为它能用更少的硬件,更少的电力,达到高算力的效果,让全球计算厂商缩减了成本。
当然不管再怎么缩减,还是要用到GPU和AI芯片,只是用的少了而已。
“可能你们对我说的算力没什么概念,可能会怀疑这东西真的那么牛,能起到颠覆的作用。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部,就是刘慈欣的,里面有段情节是这样描述的:有人在电脑跟前输入了一组创世代码,在原子级别上建立一个宏观物体数字模型,启动了宇宙大爆炸。
新生的宇宙在蓝光中急剧膨胀后熄灭为黑色,这个通过大模型模拟出来的宇宙,和我们所处的宇宙一模一样。”
方洪说到这顿了下,让他们消化下那样的场景,随后再道:“是不是跟有些科学家提出的,或许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宇宙就是被大模型计算好的,而我们有可能就是参数。”
这话让在场的人们都是愣愣的,忽然感觉人工智能,算力这些东西,变的高大上了起来。
而更多高层次高认知的人显得却很平常,因为他们看到了一角的未来。
校长说的有可能就是真的。
“不管是,还是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这些都间接性的描述了大模型、参数、AI生成内容、数字孪生等概念。
你们信也好,不信也好,算力、人工智能都要起来,都要发展,不是以后,而是现在,这些是数字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如果有企业不想接纳人工智能,那就是等死吧!
所以未来的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种技术,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它只是一种基础设施,一种像我们平常走的路,高速公路一样没区别。
方便人们沟通、交流并分享,仅此而已,就像我们现实社会要走亲戚,走朋友一样。
所以你们也别把互联网企业看成什么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就是很普通的企业,只是近二十年的新兴产物罢了,如果三十年后你们再看BAT,就是跟路边的菜市场差不多。
就像以前的光盘,光学存储、激光技术,数字媒体,一听就很高大上对不对,在以前那是很高的高科技,现在你们还认为那是高科技吗?”
“啪啪啪!”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些话讲的好,科技在进步,互联网企业只是近二十年来的新兴产物,才被人赋予了高科技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