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干旱、疫病

谁敢保证在座的人,将来就没有飞黄腾达的?不管啥时候,都得好好维护人际关系。

“好,好,家里都挺好。

幸亏有道台大人和巡检使大人,领兵抗倭,将倭寇控制在宽甸以西,好歹咱通化这边,没遭受兵祸。

不然,百姓遭难,民不聊生,哪能有今日安稳?大人劳苦功高,百姓们都感念大人的恩德呢。”

陈知县赶忙点头说道,就是这话里话外的,总要带着点儿恭维追捧的味道,让曲绍扬一时有些不太习惯。

曲绍扬明白,这些人一时半会儿的不能适应,于是也没多说,只笑呵呵的陪着大家伙儿聊天。

趁着大家伙儿说话的空挡,曲绍扬叫了个差役来,让他往曲家那边送个信儿。

告诉陈秀芸来贵客了,让家里预备一桌丰盛肥酒席,等会儿他们回去吃饭。

“几位老哥,咱们也好些时候没见了,今天说什么也不许走,咱好好聚聚,不醉不归。”

曲绍扬一番盛情,陈知县等人也不好推拒。

再者他们已经来了,少不得要去曲家坐坐,看望一下曲绍扬的父母,拉近些关系。

就这样,众人在衙门又聊了一阵子,看时候差不多,一起前往曲家。

曲家这头,陈秀芸接到消息后,亲自去厨房盯着,又赶紧让人出去淘登点儿稀罕食材,忙忙活活的准备。

等曲绍扬他们回来,厨房那头也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先送上来各色点心、干鲜果品、茶水等,吃着聊着。

陈郎中已经离开,曲绍扬就让人去把刘东山和曲老抠儿请过来。

陈知县等人早就听说了,曲绍扬有个师父,文武双全,所以见到刘东山的时候,都特别客气。

刘东山毕竟是走南闯北什么场面都见过,倒也不打怵,跟众人聊的挺好。

倒是曲老抠儿,总归眼界、见识都差了不少,冷不丁见着这么些当官儿的,有点儿不自在。

曲家预备了丰盛的酒席,曲绍扬陪着大家伙儿畅饮一番。

酒过三巡之后,大家伙儿也都放开了不少,不像最开始那么拘谨,酒席上气氛又恢复到以往的模样。

这顿酒,众人从中午一直喝到了下午,到最后,陈知县等人都喝多了,被送去客房休息。

陈知县等人第二天离开,送的贺礼,最后曲绍扬还是留下了。

“媳妇儿,回头你看看那几箱子里头的东西,归拢一下记在账册上。

往后各家有什么事情,记得回礼。”曲绍扬忙着衙门里的事,这些都交代给了陈秀芸。

“对了,昨天陈知县说,大庙沟那个金矿,他们顾不过来,打算都交给我。

我琢磨了一下,这事儿不好藏着掖着。

回头连三道沟、满天星金矿一起,都上报给张大人那里,该往朝廷交多少税赋,咱都别落下。”

曲绍扬现在是东边道税务监督了,这金矿也该走正规手续,否则都是把柄。

将来万一让人查出来,只怕要惹祸。

“不是说朝廷不让开矿么?你这往上报,会不会惹麻烦啊?”陈秀芸一边给曲绍扬整理官服,一边问道。

“没事儿,如今不是以前了。

现在朝廷要支付倭国的赔款,还有银行欠款啥的,巴不得多开几个矿呢。

我听人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请要开办奉天金矿。吉林将军恩泽也上奏了,要派人探查三姓金矿。

另外,听说是各类矿产一律开禁,由官府发放执照,准许商民开采。

我想着,正好趁机会,以三哥、你、师父,你们几个的名义,把几处金矿的执照都办下来。”

别看陈知县的官儿不大,可消息却十分灵通。

昨天他们一起喝酒的时候,陈知县说了不少事情呢,曲绍扬都记在心里。

“哦,那行吧,都听你安排。

有执照总归是方便些,别管交多少税,还是剩下的多。”陈秀芸一琢磨也是这个道理。

之前不交税,一年光是给陈知县还有裕良等人,也不少银子呢。

两口子闲聊几句,曲绍扬便去衙门办差了。

经过众人商议之后,决定将原本的巡检衙门和木税衙门并做一处,再往旁边扩大一些。

商定好了地址,接下来就是招工建房子了,再加上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曲绍扬成天忙的跟陀螺一样。

转眼间,闰五月过去,进了六月。

却不想,进了六月后,天气炎热,一直也不下雨,地都快裂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