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体会到了刚才的试探,但他都一一予以回击了,可能已经触及对方怒意了,所以说谈正事,他比简战杰更乐意。
“黔东南项目涉及省份众多,各地的情况又很不一样,很难有统一的发展策略,这也是真正的困难所在,再加个各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我们强行干预不仅起不到好的指导效果,还会引起当地官员和民众的反感。
我们在定主基调的时候,就是强调的因地制宜,先充分调研,再根据问题对症下药,比如广林,我对那边还算熟悉,邕宁和静江的项目都由我来负责,我之前在宁海工作的时候,多次向广林和海州销售西海的特产,所以对那边的特产也很了解……”
一番交流之后,简战杰对他的报告还算满意,“三十号,也就是这个周末,元总要到L国参加一个国际经济合作会,L国正好与我国黔东南区域的省份接壤,之后势必会有更多的发展项目,你也别松懈。”
“我明白主任,另外关于岭东临淄的项目,在当地的配合下,已经基本落实了,除了一些特偏远的山区,年轻人还都是愿意配合的,说不定可以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玉川地区,所以希望主任您和其他部委的领导商量商量。”
“是个不错的想法,有具体方案了吗,生搬硬套可不行。”
“提案的事情,三天前我安排下面的人准备了,请您放心。”
这正是简战杰对徐建明改观的第一点,未雨绸缪,不会想一出是一出,如果单是这样简战杰还不会如此和颜悦色的见徐建明。仅是如此,不仅不会见他,反而要严办他以正规矩,没有上下级观点是很忌讳的,在这一点上,许多人提醒过他,徐建明一贯的做事风格就是如此,但从这么多次谈话来看,这个问题基本没有。
去年十月份到现在,将将半年的时间,振兴司在徐建明的带领下,就已经完成了涉及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多个省份的实际问题,这是不可多得的好干部,不好的性格方面是谣传,能力方面却是名副其实,这才是省委领导想看到的。
“司长。”
“浩海啊,有事进办公室说吧。”徐建明刚从简战杰办公室回来,还没到自己办公室门口就看到了文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