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编辑的作品大多数还是反映农村、工厂生活的,这篇《空中小姐》反映当代城市青年题材,又是写感情,文字也很清新,很有味道,掺杂着点矫情.
总而言之,《当代》那边非常喜欢这篇稿子,觉得作者很有艺术才华,马上把王硕叫到《当代》聊稿子的事情。
王硕那叫一个激动,心说这江弦就是靠谱,要是跟着这位爷混可就太好了。
还没高兴一会,编辑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你这篇写得太冗长了,十三万字太多了,我觉得应该删掉十万字,剩下三万字就刚刚好。”
王硕又难过又高兴的改上了《空中小姐》的稿子。
还得改快点。
因为《人民文摘》要从《空中小姐》截取出一段,在发行前发表。
既是赏析,又是预告。
朱伟又去找了好些个江弦让找的人约稿,有梁左,这小子现在是京城语言学院的大学老师,知道是江弦约稿子,非常痛快就答应下来。
还有一些人,基本都是京城的作家,有《京城文学》的编辑刘恒、王安忆,有今年刚进入作协的作家史铁生,还有最近随着“寻根文学”在文坛名声大曝的汪曾祺
朱伟基本没遇上什么困难,很顺利就从这些人那儿组到了稿子,而且往往都是他过去拜访,刚搬出江弦的名字,这些人就把自己珍藏已久的稿子拿出来,任由朱伟从中挑选。
“主编的名字也太好使了。”朱伟吃惊。
唯一让他碰了钉子的,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叫郑渊洁。
“你别跟我说了,我的稿子,以后再也不会拿给别的杂志社了。”郑渊洁非常气愤的说。
如今的,郑渊洁不仅结婚生子,而且事业大有成就。
相比于几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郑渊洁,已经成熟许多,江湖地位也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一旦提起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会提到他郑渊洁的大名。
他的是真的火了。
就在今年,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这些影响过70后、80后、90后几代人的超级ip全都问世了。
全国有16家报刊在同时连载郑渊洁的不同作品!
然而,江湖地位上去了,郑渊洁却发现自己还是只能住在工厂旁边的筒子楼里,条件很简陋。
看着屋里貌似随时爆炸的燃气灶和高压锅,郑渊洁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
他想换个房子。
然而他却悲催的发现。
自己完全没有经济条件来支持自己换个房子。
他明明有那么多的作品同时连载,但他的稿费收入却很少,完全不足以改善家庭生活。
郑渊洁觉得很不公平。
他连载的杂志销量每个月都在上涨,然而他的稿费却一毛未加。
他跑到编辑部里去,跟编辑要求涨稿费。
编辑问:“你凭啥涨稿费?”
郑渊洁说:“你们的杂志销量因为我的上涨了。”
编辑问:“你怎么证明?”
郑渊洁语塞,因为他发现自己证明不了。
于是他立下誓言,今后自己的再也不和别人的作品混登在一本刊物上吃大锅饭。
以后他要让一本期刊只刊登他一个人的作品。
“一本期刊只刊登你的作品?”朱伟也是第一次见到有这种狂妄想法的作者,有点惊讶。
回到翠花胡同以后,朱伟很快跟江弦聊上了郑渊洁的事情。
“一个人写一本杂志,那每个月得写个多少字才能把这杂志写下去?”朱伟一阵不可思议道。
他算了算,一期文学期刊按照20万字算,那么每天都要写作七千字左右才行。
而且不是用键盘敲出七千字,是手写出七千字。
“我就没见过这么勤奋的作者,这得多大动力才能写的下去?”
出乎朱伟预料的,江弦并没有表露出太意外的模样。
“现在作家们创作激情下降的原因就是缺乏创作动力,只要有能够刺激出他们创作动力的因素,那每个作家都是耕不坏的田.啊呸,累不死的牛。”
江弦当然是知道的,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自创刊开始,一连载就是35年。
能一个人写这么久,毅力固然重要,不过在江弦看来,还有个重要原因。
据说郑渊洁认识了一个少儿出版社的社长,社长很有抱负,想将这家南方的小出版社奋斗成有业绩的出版社,让郑渊洁给他出主意。
郑渊洁说,他认为现在一些年轻作者有前途,但是不被重视,出书难,建议这位社长扶植一批年轻儿童文学作者。
社长说你能给我开一个你认为有前途的年轻作者的名单吗?郑渊洁就为社长开出了他认为有潜力的十几个作者名单,然后建议社长邀请这些作者组成编委会,一起出合集童话图书,他来主编。
社长答应了。
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