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八十岁

赵昕没有趁机侵吞伽色尼的土地,这便给了双方一个缓冲的区域。

桑贾尔对这处理方案,说实话,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

他的目光向来都不是在东南方向。

这一年。

大量的汉人、辽国人、西夏人,阻卜部、乌古敌烈部,乃至于女真人,再次到达三佛齐、坦贾武尔,以及索兰吉。

只可惜……

离赵昕想要的数量,还是有点不太够。

若是此时索兰吉能有个一两百万的汉人,那就好了。

与此同时……

赵昕也在考虑,要不要把一部分的印度穷人,给迁徙出去。

送几百、一千个,回去给大宋挖煤,那也不错。

还能顺便减少印度人的生育。

只能说……

不妨尝试一下。

这印度的首陀罗,由于地位过于低下,所以这买卖什么的,倒是不难。

赵昕随后便出钱,买了五百个,让人送回到大宋去。

至于说推行科举制……

有一说一,即便是想要推行,也得因地制宜才行。

不过不管能不能推行,这兵权,肯定是要全部收回来的。

到了第二年的年底。

这帕拉王朝,还有塞纳王朝,似乎逐渐地,也有点推不动了。

主要是,此前是战略不当,帕拉王朝,还有塞纳王朝都选择了跟赵昕这边的人进行野战。

这野外打仗,那当然,赵昕这边优势肯定很大。

几个国家的人,打你们两个国家。

帕拉王朝,还有塞纳王朝人数上本来就不占优。

但是一旦帕拉王朝,还有塞纳王朝都选择了闭城防守。

那赵昕这边的人,就都开始歇菜了。

毕竟这攻城,肯定要比野战损失得要多得多。

谁也不会想要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至于你说前面的城池,他们都是如何攻下的。

一句话,靠骗,靠混进人去,然后里应外合。

可现如今帕拉王朝,还有塞纳王朝都已经加强了相关方面的警惕。

这就导致,现如今的联军,活脱脱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十八路诸侯一般。

此时……

赵昕也不能让他们就这样耗着了。

在解决了伽色尼的内乱,暂时恢复了平静后。

赵昕便让人带着海军,从印度的西北部,从海上直接绕到了印度的东北部。

于黎元五十四年,从海上攻打靠海边的塞纳王朝。

过程倒也算是顺利。

只花了一个月,就把塞纳王朝给拿下。

之后……

便又转战帕拉王朝。

满打满算,前后一共也就花了两三个月。

当然!

赵昕仅仅只是把他们的首都给打下来了,其他像是一些不是首都的城池,则主要是靠劝降。

打完了以后。

又休息了一个雨季。

正好在这年冬季,顺着季风把两国的王族,都押送到朱罗的坦贾武尔城去。

之后……

再回到索兰吉。

当海军重新返回索兰吉之时,塞尔柱王朝这边,又发生了一件足以动摇中西亚,乃至于北印度和平的事。

塞尔柱王朝苏丹,穆罕默德一世,去世。

穆罕默德一世下面有五个儿子,然而即便是他最大的儿子,也才不过十四岁。

此时幼主继位,无疑如稚童持金过市。

他们的那些堂兄弟,叔伯什么的,自然都会想要搞点事。

甚至,就连这些王子下面的那些埃米尔们,也想分一杯羹。

所谓埃米尔们,就是地区的掌权人,相当于封建诸侯。

当先皇去世之后,这些封建诸侯,就有可能会支持一个自己看着顺眼的王子。

这也就导致了,一旦先皇去世,下面的宗王,由于各自都有着埃米尔的支持,因此谁也不服谁,国家立马就会分裂,从而使得整个国家上下,离心离德,统一的局面,也不再存在。

黎元五十五年,春。

面对这复杂的局面,赵昕也不知道等自己死后,老三到底能不能掌握得住。

这一年……

赵昕已经虚岁八十岁。

现在你说让他去打仗,赵昕都不愿意动了。

就怕自己出去后,得上一场大病。

而面对中亚,以及北印度这复杂的局面,老三没了自己,说不定会没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