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人,王学洲的脑子瞬间清醒:“将所有人喊到大堂。”
石明将手中的汤饼放在桌子上:“你先吃了再说。”
王学洲这才注意到他手中的食物,所有感官回笼,肚子咕咕咕叫了起来。
心中装着事情,他狼吞虎咽的将汤饼吃完,感觉肚子没那么饿了,就立马让石明去通知县衙的人员。
坐在大堂中,等侯豆检查完人员没少之后,王学洲看着书吏:“昨日城门口,统计了多少人数?”
书吏面色凝重:“昨晚施粥时记录,有八百三十人,可到了今天上午等我们再次施粥时,人数已经高达一千零五十人了,一旦等咱们这里的消息传来,属下觉得这个人数还要增加,咱们的粮草很快就会供应不足····”
如今县衙库房的粮草有多少,他们都是亲眼看着入库的,肯定是不够的。
之前的县令没管过百姓死活,他们也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不担心粮食够不够。
可眼看着这位大人要管这些事情,他们也跟着操心起来。
一开始不说施粥还好,一旦开始施粥,就不是想停下就能停下了。
如果现在告诉那些百姓粮草不足大家要饿肚子了,只怕刚刚收起獠牙的百姓能立马露出本来面目,反应比之前更加激烈,而他们也会被反噬。
怎能不愁啊!
王学洲听完脸色没变,反而看上去云淡风轻,含笑看着一群人:“今日上午什么时候施的粥?是谁吩咐的?”
他在睡觉没吩咐过此事。
听到他这话,大家脸色一变,看向了石明。
石明有些忐忑,他开口:“我吩咐的,一天一顿那些干活的人都没力气,所以我就加了一顿··不过上午的比较稀,没用多少粮。”
王学洲听完没有生气:“嗯,没等我吩咐自己知道安排事情了,很好。”
他皱了皱眉。
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其他人不说,那些干活的衙役、皂役、守城的士兵,看病的大夫们,他们至少得吃饱才能不拖垮身子····那些百姓也不能干等着吃饭,这样岂不是要养成不劳而获的毛病?
见他没怪罪的意思,一群人舒了一口气。
王学洲看着衙役问道:“你们谁认识的有打井匠?”
有个衙役犹豫着开口:“我爹做了三十年的打井匠了···”
王学洲脸色一喜:“你上前来。”
廖康在衙役中挤出来,有些紧张的看着王学洲。
“你叫廖康是吧?你立即回家,你爹认识的肯定还有其他打井的人,将人集合到一起,来县衙找我,给你们一天时间。”
廖康浑身一震,没想到大人居然记得他的名字,他身子立马站正:“是!”
看着他离开,王学洲看着郭赶:“郭工,等人来了你先见见,试探一下他们的水平如何。”
郭赶听到王学洲这样喊他,莫名感觉到了一丝尊重,他一脸认真的点头:“大人放心!我一定帮你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