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骄靡年老,想把细君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好让孙子在自己死后能继续通过和与汉朝发展联盟关系。”
“这是千百年来运行于匈奴社会中的收继婚制度,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在与匈奴同俗的乌孙,这样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但这对于在中原长大的戏君公主来说,收继婚可以称得上是倒反天罡的大事了。”
“她上书汉武帝说明了情况,表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随后汉武帝驳回了她的请求,在回信中他提醒了细君公主此次出塞的使命。”
信中说:[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是了,我代表着汉朝肩负着缔造政治联盟的使命,必须要想办法在乌孙站稳脚跟。
“《汉书》记载,在收到汉武帝回信后军须靡就娶了细君公主,两人还生了一个女儿,但没过多久细君公主就去世了。”
“细君公主死后,汉朝又派来了一位名为刘解忧的和亲公主,继续履行刘细君在乌孙未完成的政治使命。
看到这里,时锦初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和亲公主是一种“牺牲少数拯救多数”的电车难题博弈吗?
是吗?好像真是。
牺牲少数拯救多数,但是又有一点点差异。
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为建立西域都护府沉重打击匈奴贡献了一份力量,她的侍女冯嫽游走在西域各国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后世的学者对细君公主的出塞时间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细君公主在公元前105年出塞,而她的后继者刘解忧于公元前101出塞。”
“由此可见,细君在乌孙仅生活了四五年,到她去世时也不过二十余岁,至此就是和亲公主第一人刘细君的生平事迹!”
作为音乐家,她对琵琶的发明有很大的贡献,《乐府杂录》记载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
作为诗人,她的《悲愁歌》标志着汉朝诗风言志抒情的回归,为七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作为和亲公主,她肩负着缔造政治联盟的使命,成功系上了汉与乌孙联系的纽带。
短短几年,便是一位和亲公主的生怕,哪怕认为理所当然的部分人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