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从街溜子到问鼎天下的开国之君,史官敢写他刘邦敢认

自创独白结束,时锦初的声音再次传来,话语响彻历朝历代。

“给你一个争夺天下的机会,但前提是要在所有人面前藏住心事,记得在酒宴上对你的顶头上司点头哈腰,不要透露出一丝争雄之心,你能坚持到多久呢?”

“后世都说人生迷茫必看刘邦,从一个混吃混喝的街溜子到问鼎天下的开国之君,汉高祖刘邦仅用七年时间完成通关,上演史上首次草根逆袭的典范。”说罢,时锦初顿了顿。

很多人都觉得刘邦是不学无术的流氓,却从不提他和张耳是道家同门,对于辩证法有过人理解,真正做到和光同尘。

那就是“到人群中去”。

48岁当流氓,54岁当皇帝,比朱元璋还他妈魔幻。

出身草莽的刘邦,没有高贵血统,却凭借独特的政治智慧和用人之术,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与诉求,善于洞察人心,凭借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将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纳入麾下,组成了极具战斗力的打天下团。

面对权力与利益,刘邦毫不避讳自己的欲望,秉持实用主义原则,为达目的能屈能伸。

“刘邦虽出身卑微,却有审时度势的智慧,懂得隐忍蛰伏。”

李世民身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同样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在他看来,刘邦出身低微却能开创汉朝,其用人之道值得称赞。

刘邦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与李世民打破门阀观念,重用寒门子弟的做法不谋而合。

但李世民也认为,刘邦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过于优柔寡断,险些引发内乱,远不及自己果断处理玄武门之变奠定稳定的统治基础。

转瞬,二凤想到了自己在历史上选继承人亦犯了糊涂。

糟心儿子。

算了,半斤八两罢了。

而同为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对刘邦的经历感同身受。他欣赏刘邦推翻暴秦,建立统一王朝的壮举,在性格上,两人都果断决绝,为巩固统治不惜采取强硬手段。

朱元璋推行的一系列集权措施,与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如出一辙。

但朱元璋觉得刘邦在治国细节上有所欠缺,自己精心制定的《皇明祖训》等制度,对国家的长远规划,远超过刘邦简单的统治策略。

这会老朱暗自庆幸,但要不了多久他就嘚瑟不起来了。

什么皇明祖训都通通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