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节前热潮

就静静等待猎物自己走进陷阱里面。

随着临近春节。

汕美的过年气氛越发浓烈起来。

大街小巷都是卖春联、福贴、红包和年的小摊。

而放假回老家过年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从外地回来。

二马路的海陆丰专营店,考虑到专业经营的需要,从去年六月份开始,这家专营店的鳗鱼饭业务就移交给了斜对面的江海食府。

此时该专营店的店长,正在接收一批刚刚从盐町养殖场运输过来的水产品。

包括鳗鱼、埃及塘虱、青蟹(本地叫膏蟹)、南美白对虾、罗氏虾、盐町生蚝,这些都是目前可以持续供应的水产品。

店长带着店员清点好数量和重量,便拿出总部发过来的预定清单,这些预定顾客都是居住在城区的,他先向在app下单的顾客发出通知短信,让对方尽快过来店铺提货。

而那些通过其他渠道预定的顾客,则需要他一个个打电话过去通知。

过了一会。

一辆路虎就停在不远处的路边。

两个中年人直接走进店里。

“哪位是罗店长?”其中一个大背头中年人笑着问道。

店长赶紧停下打电话的动作,微笑着说道:“你好,我就是店长,你们是过来提货的吧?有提货码吗?”

“给…”中年人拿出手机保存的二维码。

店长扫了一下,清单随即打印出来:“10斤生蚝,5斤膏蟹,5斤罗氏虾,没有问题吧?陈先生。”

“就是这个数。”

“小方,你给客人打包。”

“好的。”

来到水产区,中年人看着水族箱内,就寥寥几种水产品,他问道:“你们不是有大闸蟹吗?怎么没有看到?”“大闸蟹还没有达到季节,估计要等多几个月。”小方一边说,一边捞着生蚝。

跟着大背头中年人过来的另一个中年人,拿起一个生蚝:“老陈,这生蚝真的好吃?”

“你老小子在鹏城吃过外国货,现在看不起国产货?”老陈打趣起来。

“开玩笑,我开日料店的,国内生蚝在直接生吃上,确实比不过高卢、澳洲那边,我也尝试过国内几个产区的生蚝,基本都不太行。”

“服务员,有柠檬吗?”

“客人要试吃吧?有的,稍等。”

不一会,服务员小方就推着小餐车过来,上面有开生蚝的工具,还有柠檬、山葵根和酱油。

他熟练地撬开几个生蚝,又切了柠檬:“客人,请吧!”

“你们还提供山葵根呀?”那个日料店老板非常惊讶。

“毕竟这么好的生蚝,如果只普通的芥末酱,那就暴殄天物了。”小方一边笑着回答,一边快速在小磨盘上磨着山葵根。

老陈则拍了拍朋友:“我的林总,试一试吧!”

“好。”林老板拿起一个生蚝,吸溜了一口蚝壳里面的水分,味道就是海水的味道,不过没有海水那么浓烈和直接。

然后他什么都不蘸,直接将生蚝吸入口中,细细品味起来。

而老陈没有理睬朋友,看到小方磨好了一点山葵泥之后,他挤了一点柠檬汁在生蚝上,又蘸了一点山葵泥,然后将蚝肉送入口里。

“非常不错!这味道和南非地区的纳米比亚生蚝有点像。”

纳米比亚生蚝主要养殖地在纳米比亚鲸湾港一带,本格拉寒流上岸处。因水温偏低、养料丰富,该地区的生蚝非常甜美,味道独特,没有腥味,入口有果木的清甜,肉质肥美,不过大多只有季节性供应。

林老板以前去非洲工作的时候,就吃过这种生蚝。

至于高卢贝隆生蚝、澳洲岩蚝,还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因为这两种生蚝的味道带有强烈的金属味,很多人都吃不惯。

目前比较受国内生蚝爱好者欢迎的生蚝,是高卢吉娜朵生蚝、新西兰布拉夫生蚝。

“不错吧?林总。”老陈又拿起一个生蚝。

“你小子动作真快。”林老板迅速将剩下的一个生蚝拿起来,挤入一点柠檬汁,又蘸上一点山葵泥,送入口里面,又是一股截然不同的风味。

过了一会,林老板连忙问道:“服务员,你们这个生蚝可以配送到鹏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