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自己生产组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到1996年第一代VCD价格近乎腰斩,仅售2000元人民币。
青岛的整机配件价格也从2500元降至1500元,
而二代VCD价格为3000元,配件价格2500元。
时间悄然步入1996年。
“教授,光刻机的进度目前怎么样了?”江卫民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教授微微皱眉,神情略显凝重:“江市长,目前还有一个关键节点尚未攻克,
想要实现0.35微米(350纳米)的光刻机量产,暂时还不行。”
“教授,从获得专利信息来看,日本方面新的DVD影像机条件已经快成熟了,我预计今年就会推出新的产品。”
教授咬了咬牙“江市长,再给我半年的时间!我保证0.35微米的光刻机肯定能够实现量产。”
光刻机进度能如此快速地推进,还多亏了江卫民。
通过特殊渠道从国外运回来一台0.5微米的光刻机,
使得国外和国内的技术得以相互印证,极大地推动了研发进程。
仅仅3年时间,光刻机技术就从1微米提升到0.35微米,当然,科研人员的卓越能力更是毋庸置疑。
此时,青岛第三代DVD芯片已经设计完成,然而批量生产需要用到0.35微米光刻机。
眼瞅着日本方面DVD可能即将上市,江卫民也有些心急,
但是考虑到日本DVD会对青鸟VCD品牌的冲击,绝不能让青鸟在影音播放机领域被拿掉世界第一的位置。
让国外觉得青鸟VCD在技术上落后。
江卫民只能先从国外依据青岛芯片研究中心设计的芯片,生产200万枚,以此来应对。
这200万枚芯片从国外的外贸代理公司帮忙代采,涉及资金高达人民币4个多亿。
这么高的采购金额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签订合同,开始全力生产青岛第三代解码芯片。
日本方面,相较于江卫民的着急,他们的焦虑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本他们自认为对市场洞察深刻,小觑了中国企业,还以为中国企业目光短浅。
可就在他们还在埋头努力研究时,中国关于DVD的专利申请每个月都有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