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天穹,云海翻腾。
圣武三年,上元节前一天,
荒原上,北风萧萧,似乎大地都显得暗淡。
昔日繁华的定襄城,几十里城郭,如今千疮百孔。
突厥国的攻城部队,又历经了数年的发展,
其攻城力度,远远超过了圣昌二十三年围攻太原那次。
一排排投石车,一列列白狼神,高耸的攻城器械宛如稻草一般,数量众多。
摆成箭阵的大型床弩,那更是一眼无边。
八丈高的定襄城墙,不少城道已经被轰塌,一路缺角少垣,最矮的地方,不足三丈了。
包砖碎裂,成片成片的倒下,到处都是尘土在下漏,长矛一般的箭矢,插满了城墙。
高大的箭楼变成了废墟,坑坑洼洼的弹坑,随处可见。
某一刻,靠着城墙,啊着嘴巴,吧唧吧唧睡觉的兵卒,忽然被滚滚马蹄声响惊醒。
下一瞬间,这个木讷的兵卒手忙脚乱,仿佛受到了惊吓。
他激动的大声喊叫,摸起胸口的大弩,就要找箭上弦,跟突厥人干。
数百城楼兵卒都醒来了,他们眼神锐利,扫视城下,却发现空空如也。
远方,目之所及,大地尽头。
突厥人散了,他们在定襄城外,让出了一条路,不敢靠近地平线那支残破的兵马。
北卫城的官道上,蜿蜒如蛇的部队渐渐出现。
那是赵人!
他们旗帜东倒西歪,残兵破甲,一个个互相搀扶,再无往日那般雄武的军姿,
城头兵卒不少人别过头去,不愿观看远方兵卒的惨状,
很多赵人面面相觑,这应该是数万出城主力,
这些兵卒不想管战斗打赢没有,能回来就行,
城头守将吩咐下方准备开门,至于诈城是不可能,赵人的父老都在城里,
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担心突厥部落的进攻。
这支部队走的太慢了,他们伤痕累累,缓缓往定襄城行军。
可令城头兵卒惊讶的是,这些看起来不堪一击的赵国军队,
却让十几万草原部落退避三舍,惊恐逃跑。
这几天,哲林草场一战,堪称两个民族的争雄之战。
赵人与突厥人,血与火的意志在草场搏斗,
草原部落眼里,那都是恶鬼在拼杀!
他们从清晨打到黑夜,杀到最恐怖的时候,
突厥骑兵前赴后继,忠利骨、海山等名将也率军杀入,
突厥人的铁骑一度取得成功,他们淹没了赵人八成军阵。
可赵军之魂,岂可被冲垮。
双方原地对砍半个时辰后,赵兵渐渐占据上风,数个方阵慢慢开始重组。
在恢复八卦阵后,李宣三次合围突厥骑兵,将阵内的大军几乎斩尽杀绝。
这一场打完,突厥主力跟赵国主力都累瘫了。
赵军折损过万,突厥骑兵倒下了五万多。
哲林附近,已经没有多余的突厥人嫡系兵马了,
河原在打、野狐关在打、谷粮口在打、北山屯堡也在打。
虽然赵军疲敝,可铁力可汗知道,
要草原贵族部落去攻打王右宁的军队是不现实的,
这些个首领都是草原上的狐狸,绝不会去啃硬骨头。
他们离去,铁力可汗也不敢阻止,
突厥人已经损失了五万多主力,剩下的十几万兵马筋疲力竭,
若是要吃掉这近三万人,那突厥本部就会损失惨重。
草原是残酷的,这里靠实力说话,突厥人衰弱了,就会有下一个部落出现。
哲林草原,四万人跟二十万人打成了消耗战,双方几乎同比例战损。
这样的铁血军队,定襄附近,那个部落都不敢碰。
归根结底,这是赵人跟突厥人的战争,
对于草原那些贵族来说,傻子才会给突厥人卖这种死命。
圣武三年,北疆战场。
赵国突厥草原一战,二十万突厥兵卒跟赵国定襄军团,实际上是打个平手。
但在漠北各族眼里,铁力可汗算是惨胜吧,
因为突厥国驱走了赵人军队,打残了赵国数个编制,保住了突厥人强悍敢战的威名。
并且,从这一战之后,定襄主力几乎人人带伤。
定襄城短时间内,不具备出城作战的能力了。
总体说来,也算突厥部达到了战争需求,完成了既定的军事目标。
“嗡!!”
“嗡!!”
北门城楼,响起了赵国的号角。
十几面战鼓全部打响,
城墙上,无数赵国兵卒从各个犄角旮旯里出来,他们大声欢呼,挥舞旗帜。
置之死地,却毫无畏惧,万众一心,誓死抵抗。
赵人如此胆魄,让远方数里外,草原部落的骑兵,一个个低下了头颅。
他们隐隐约约想起了祖辈的话:不是草原强,而是中原无人。中原有人的时候,漠北都是楚人的草场。
定襄城的赵人,爆发了山呼海啸的呐喊,他们在欢呼英雄归来。
夯土城门洞里,王右宁跟着队伍前进。
他一身疲惫,背着李宣,铁靴缓缓踏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将军进城后,他眼皮低垂,迷茫的扫视一圈,想要找房屋休息,
却发现,整个城门附近,内街一片狼藉,
到处是残檐断壁,很多尸体被压住,挖都挖不出。
数量众多的辅兵们,在用锤子凿子等物,将突厥人送入城内石块给它分解,等会再还给突厥。
一些巨大的石块下,扣着屁股顽童,在大人的招呼下,守着石头烧火。
大一点孩子手里拿着一盆水,等会要淋下去,用热胀冷缩,将大石头分解。
“王……王将军,送我去军营,我还有事要处理。”身后,李宣微弱的声音响起了。
王右宁知道他要说什么,无非就是情况很糟糕,赵人容不得失误。
可一向对北疆大政官言听计从的王右宁,这次没有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