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昌二十三年,彼时楚国官军南逃,马邑沦陷。
建安军被迫进入山林,发展力量。
骑一营李兴,进入五峰山深处后,
他给山林带来武川秩序,并很快统一马邑西部散落的山民。
李宣结合地势,果断修筑了云都山城。
武川集团当时情况危急,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想到,他们最终能占据五郡,成为赵国。
当初迫切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军事据点,以便长期跟异族周旋。
如此背景下,云都山城在修建之初,就有强大的军事价值。
圣武三年,二月初四,寒风带雪。
云都山,
楚军大营。
随着赵王周云归来,云都山城毫无悬念的就成了整个赵国的指挥部。
养鹰房就在帅帐几步外,茫茫雪山的鹰鸣几乎没有停过。
一道道命令从这里下达,飞往各地战场。
当然,除了天空传信之外,
奔腾而走战马,也随处可见,哨旗传令,也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人永远比鸟可靠。
不过此刻,即使周云有兵神系统操盘,但也只是做了一些查漏补缺的事而已。
赵国跟突厥的战争已经全面铺开,且是全局血战。
这已经度过了排兵布阵的阶段,基本到了决胜时刻。
真正的大基调,早就被大政官李宣就定了下来,
各部队任务早在一个月前就确定了,
现在就算有再好计策,用下去也是添乱。
何况李宣的战略战术,周云都看了。
老实说,这个讲武堂第一代杰出子弟,其能力令周云刮目相看。
兵神系统观测的S+,还是无话可说的,李宣的实力已经在最顶级的兵家行列了。
实际上,就算周云自己全程在赵国,打法也跟李宣差不多。
之所以他没有打出自己的效果,是因为李宣没有足够的威望。
同样的战法,赵王用出来,就是比李宣厉害的多。
北狄入寇这段时间,整个赵国,都变成了战区。
近百万赵人,停止生产,全民皆兵。
有直接参加战争,有间接从事后勤,总之都在围绕着赵军行动。
但此刻,赵王周云综合考虑后,
率先解除了云都山城的一级战备军令。
老宋头跟一些有经验的基建部队已经开工了。
农闲时,河道要扩宽,
水库周云也看了,有些不合理,必须要修缮。
这就是兵神系统的推演能力,
它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战争跟发展不冲突,赵国已经取得了优势,不需要所有的力量都为战争服务。
且很多力量,在战争中价值很低,几乎到了能忽略不计的地步。
连绵起伏的云都雪山,自周云来了后,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云都山的兵马不再浮躁,
十几里山城附近,也出现了各种忙碌的山民,
他们的身影,与那一座座雪原中的军营,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雪中赵兵图。
老树营区,
昔日李宣跟张马居住的营房附近。
赵王在那棵老树旁,搭建了帅帐。
尽管现在天寒地冻,但周云依旧不喜欢完全封闭的指挥部。
尤其是进位宗师后,周云气血之力强悍,根本无惧寒冷。
赵军草创,一切讲究务实,
军用品、放案牍的桌子,都是李宣过去的旧物,拿来就用。
有些实在看不眼的,学刘忠武搞法,铺一块毛皮,也就算了。
这要是被中原权贵看见,必然会鄙夷北疆贫贱,不上档次,
他们眼里,天下三大执棋者之一,赵王周云的中军帅帐,
竟然是一个简陋的旧木营房,简直是侮辱体面。
帅帐靠南的一侧,营布始终是打开的,
放眼望去,赵国各族部队,旗帜连绵,占地数里。
丁秀青这两天贴身保护周云,她宗师六重了。
练的是龙象神功,听玄真说,造诣比童虎高很多。
也就是说丁秀青的极限能力,可以短暂提高到宗师九重,
她本身的实力只跟龙象神功坚持的时间有关系。
此刻,她卸下面具,穿了一件白色戎衣,
在周云附近,眼神警惕的为他煮水沏茶。
营房中,陌生人太多了。
梅家云都山城将领,梅朝方。
雁门郡李家堡上官氏家将,上官彪。
还有各地来的宗族将官,以及一些北上抗击突厥的义士头领。
他们一共二十余人,分坐在大营两侧,
赵营虽然简陋,好在火盆跟兽皮足够,
大伙也不论身份,不少将领都是蹲个小板凳就坐下。
参战的很多人,眼里都闪烁异色,切莫小看这个简陋的营房,
也许打败突厥后,这里的主人将要取代突厥,成为拓跋鲜卑那样的王朝。
从战场形势看,赵国已经占优势了。
更重要的是,赵主仁义,得道多助,支援几乎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