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比较快,看看又是一个月光景。
桃叶先后派人去征求多位大臣意见,拟定科考于明岁春季举行,随后又议定考试科目、批次、流程等诸多事宜,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如她所料,告示一贴出,在试点范围内,踊跃报名者数不胜数,甚至于周边郡县还有跨地报名者,于是在建康城、石头城、东府城、西州城、白下城、琅琊城等均设立考场。
负责报名登记的,是马安之幼子马舟。
大约因为马舟是马安的老来子,所以比着几个哥哥明显聪慧许多,也因出生的晚,借马达之力,早早开始进学,小小年纪便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桃叶前一阵在马家居住时,马安特别向桃叶引见了马舟,其中用意,桃叶心知肚明。
读过书的人到底是不同的,马舟虽然年少,却比父兄都谦逊知礼,是马安家里让桃叶印象最好的一个。
所以科举司需要人手之时,桃叶立刻将马舟召入建康,令其暂代科举司主书之职,马舟于是借住在马达府内。
陈错受桃叶所托,虚任科举司副主事,聚集了一帮官员,紧锣密鼓地为考卷出题。
为免考题泄露,陈错要求参与出题的官员在考前一律吃住在自己的别院,其妻王环每日吩咐厨房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将陈亮原先受贿所得金银花出去了大半。
陈亮心中不乐,私下指责儿子不该胡乱揽差事、简直是个败家子,陈错却笑嘻嘻地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就这么一句话,气得陈亮几天吃不下饭。
桃叶听说是王环在看管那些出题官员,倒放心不少,好像是她的第六感告诉她,有王环在,定不会叫那些官员泄露题目、徇私舞弊。
受陈错影响,朝中贵族子弟也有一些报名参与科考,名册履历与普通百姓的一起被马舟递交到昭阳殿。
桃叶花了几天时间,将这些履历细细看了一遍,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
其中有两人的履历都标注着外祖父是左丞相陈亮,还有一人履历显示祖父是扬州刺史赵盛,还有一人履历上写着父亲是户部右仆射姜焕……读到最后,桃叶发现笔者马舟把自己的名字也加入了考生之列。
官宦子弟的人数,远比桃叶想象得多,不知陈错在里面下了多少功夫。
这场试验版的科举考试,有官宦子弟的参与,显得更为正式,也更有规模,原本是件好事。
可是,不同阶层的考生,受教育的背景差距很大,在同样的考试中比赛,恐怕平民百姓很难胜出。
如果考试结果的排名上,各科的前几名都是官宦子弟,她将如何证明科举选拔官员的方式胜过原本的察举推荐官员制度?又怎能将科举的政令推行全国?
那样……科举司这个部门,不就胎死腹中了?
想到这里,桃叶愁容顿起。
她瞬间开始怀疑陈错积极帮她的用心……让寒门永无出头之日、权臣的权利世代承袭,才是这些贵族们真正想要的结局吧?
或许,陈亮、陈错等人,就等着科考成绩出炉之后看她的笑话呢?
桃叶又一次拿起名册,看了那些官宦子弟的名字。
倘若陈错的心思如她所想,那么他煽动来的这些贵族考生,一定是学霸,是世家之内的翘楚,可以一击将平民考生远远甩在后面。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桃叶责令马舟去打听这些贵族考生的学识,果然证实这些人都学识渊博、才高八斗。
桃叶不得不又一次陷入苦思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