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封王

凛冬长夜 柿餠 1270 字 4天前

听完在场众将领的讲述,杨三生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诸位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新型铁甲和新型盾牌虽然在用途方面有所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型铁甲的防御力的确不错,若是往后有辅助设备可以协助士兵穿戴或携带更重的装备,这样是否就能减少在战场上,士兵所受到的伤害?”

众人听到杨三生的话语,并没有反驳,若是这话放在几年前,有人能造出可以抵挡火枪子弹的铠甲,肯定会被人嘲笑愚昧无知,就连满洲鞑子想要以肉身挡住子弹,都必须穿戴好几层铠甲,那也还需要一些运气成分在里面,而如今制造的新型铁甲却能毫发无损的挡住三十步以内发射的火枪子弹,的确是让人难以置信。

更何况,自从有了那些蒸汽机械后,军备物资的产出比以往多了十多倍还不止,而最恐怖的是,在松江府建造的那座造船厂内,正在研究制一艘,整个船身都被铁皮所包裹的铁甲船,并且驱动这艘铁甲船的设备也是一种蒸汽机械。

同时,那艘铁甲船的制造原型便是宋朝的车船(轮船),车船,以脚踏轮桨驱动,无需风帆,逆流行进自如,如今,铁甲船需要在内河和大海中航行,再加上铁甲船的重量,以脚踏轮桨驱动铁甲船肯定是无稽之谈,因此,铁甲船的驱动能力,便是替代以脚踏轮桨的风帆和蒸汽设备。

这种事放在几年前,他们连想象都不可能想象的出来,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因此,众人才对杨三生的这种看似不可能的言论,没人出言反驳,反而是默认。

……………………………………………………

至于杨三生为何非得要坚持发展已经逐渐被淘汰的铁甲也是有原因的。

随着火器发展的越发成熟且强大,铠甲对于士兵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毕竟许多敌人根本不可能冲上前去与手持火器的军队肉搏,差不多冲到半路就死伤大半,军心也就散了。

同时,杨三生麾下的部分陆军将领也认为,铁甲只会限制士兵的快速移动能力和消耗更多的体力,不利于士兵在战场上的发挥。

而杨三生坚持的原因则是因为后世英国发明的第一辆坦克便由盾牌演变而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为了突破堑壕、铁丝网和机枪,便有英国学者提出疑问,为何不能给进攻的士兵发放一块盾牌,这样的话,有了盾牌的帮助,士兵便可以挡住机枪的扫射,从而轻松越过铁丝网。

只是,这一猜想很快便被否认,因为进攻的士兵携带盾牌的话,便无法使用手中的武器射击,这样一来,就会变成活靶子,且移动速度变慢,容易遭到炮弹的袭击。

很快,又有学者提出,在盾牌上开一个仅供射击的口子,这样一来,士兵便可以携带盾牌的同时,还能够使用武器进行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