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哥舒翰命人将安禄山等人押解至长安。消息传来,整个长安城一片欢腾。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大明宫的麟德殿内,一场盛大的庆功宴正在举行。李隆基身着龙袍,端坐在主位上,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殿下,张九龄、李适之等一众大臣分列两旁,罗昌、罗英兄弟也在其中。
李隆基举起酒杯,兴奋地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安禄山投降,范阳势力覆灭,实乃我大唐之大喜。这一切都离不开诸位爱卿的殚精竭虑与奋勇拼搏。朕敬诸位一杯!”
群臣纷纷举杯,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一饮而尽。
李隆基看着众人,感慨地说:“此次消藩,历经重重困难,如今终获成功。这期间,诸位爱卿各展其能,尤其是罗昌、罗英兄弟,为朝廷收集了诸多重要情报,为消藩立下汗马功劳。”
罗昌和罗英赶忙出列,跪地谢恩:“陛下过奖了,此乃我等分内之事,能为陛下分忧,为大唐效力,是我兄弟二人的荣幸。”
李隆基笑着说道:“起来吧,你们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日后,大唐还需你们这样的人才,继续为朝廷效力。”
张九龄也起身说道:“陛下,此次消藩成功,不仅消除了安禄山这一祸患,更让天下藩镇看到了朝廷的决心和实力。相信经此一役,其他藩镇也会有所收敛,不敢再轻易生事。”
李适之点头附和道:“张大人所言极是。不过,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朝廷还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对藩镇的管控。”
李隆基微微点头,说道:“二位爱卿所言甚是。消藩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不可掉以轻心。朕会与诸位爱卿共同商议,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政策,确保大唐的长治久安。”
宴会上,众人一边畅饮美酒,一边谈论着消藩的经过和未来的治国方略,欢声笑语回荡在麟德殿内。大唐,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消藩之战后,仿佛迎来了新的曙光,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在庆功宴上,气氛热烈非凡。大臣们纷纷向李隆基敬酒,表达对大唐胜利的喜悦和对陛下的忠诚。
一位大臣起身说道:“陛下,安禄山之乱,险些动摇我大唐根基。幸得陛下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方能一举平定叛乱。此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