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之乱平定后,长安城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在大明宫的紫宸殿内,唐玄宗李隆基与一众重臣的神情却并未有丝毫懈怠。安禄山虽已投降,但其带来的教训却如警钟般在众人心中长鸣。为防止类似的藩镇之乱再次发生,一场对藩镇全面整肃的谋划,正在这庄严的宫殿内紧锣密鼓地展开。
罗昌,这位在消藩过程中凭借卓越情报工作立下赫赫战功的臣子,率先出列。他身姿挺拔,神情庄重地说道:“陛下,安禄山之乱虽已平定,但藩镇之患仍未彻底根除。为确保大唐长治久安,当务之急是对其他藩镇进行全面整肃,重新划定其权力范围,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中央对藩镇的掌控,以防后患。”
张九龄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补充道:“罗大人所言极是。藩镇权力过大,犹如猛虎在侧,随时可能威胁朝廷。如今应趁此胜利之势,对藩镇权力进行合理限制,使其既能发挥镇守地方之责,又无法对中央构成威胁。”
李隆基微微皱眉,神色凝重地问道:“二位爱卿所言甚是。但这权力范围该如何重新划定,相关制度又该如何完善,还望诸位爱卿畅所欲言,共同商讨出一个万全之策。”
这时,李适之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藩镇的军事权力应大幅削减。可规定藩镇军队数量不得超过一定限额,且军队调动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如此一来,藩镇便难以凭借军事力量兴风作浪。”
罗昌思索片刻后,接着说道:“陛下,除军事权力外,藩镇的财政权力也需严格管控。以往藩镇私自截留赋税,扩充自身财力,才得以养兵自重。今后应明确规定,藩镇赋税必须按比例上缴中央,且账目需定期接受中央核查。”
“罗大人所言有理。”一位瓦岗出身的大臣起身附和,“不仅如此,在官员任免方面,中央也应加强管理。藩镇的重要官职,应由中央选派忠诚可靠之人担任,以确保政令畅通,防止藩镇形成独立的权力体系。”
李隆基一边听着群臣的建议,一边微微点头。待众人发言完毕,他缓缓说道:“诸位爱卿的建议都切中要害。但制度的制定固然重要,执行更为关键。如何确保这些制度能够切实推行,而不流于形式,诸位可有良策?”
张九龄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可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藩镇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监察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定期巡查各藩镇,一旦发现有违反制度者,严惩不贷。”
李适之补充道:“同时,对于遵守制度、表现良好的藩镇,朝廷应给予适当的嘉奖和赏赐,以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如此恩威并施,制度推行或许能更为顺利。”
李隆基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就依二位爱卿所言。此事关系重大,需选派得力之人负责监察机构的组建与运作。罗爱卿,你在情报监察方面经验丰富,此事便交由你牵头负责,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罗昌赶忙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于是,在罗昌的牵头下,一场针对藩镇整肃的行动迅速展开。朝廷首先颁布诏令,向各藩镇明确新的权力范围和制度规定。诏令中详细阐述了藩镇在军事、财政、官员任免等方面的限制与要求,措辞严厉且坚决。
在军事方面,规定藩镇军队规模依据地域大小和战略重要性而定,不得擅自扩充。例如,边境重要藩镇军队数量上限为三万,内地藩镇则更少。军队的训练、装备购置等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央审批。
财政上,藩镇赋税七成需上缴中央,仅留三成作为地方建设与军费开支。藩镇需定期向中央呈交详细的财政收支账目,若有隐瞒或虚报,将以重罪论处。
官员任免方面,藩镇节度使以下的重要官职,如司马、参军等,均由中央吏部选派任命。藩镇节度使仅有举荐权,且举荐之人需经过中央严格审查。
诏令颁布后,各藩镇虽心中有所不满,但鉴于安禄山的前车之鉴,也不敢公然违抗。然而,仍有一些藩镇心存侥幸,试图试探朝廷的底线。
某藩镇节度使私下里对幕僚说道:“朝廷此次整肃,对我们限制颇多。但天高皇帝远,只要我们做得隐蔽些,未必会被发现。”
幕僚忧心忡忡地回应:“大人,安禄山便是前车之鉴,朝廷此次决心甚大。我们还是谨慎为妙,切莫因小失大。”
但该节度使并未将幕僚的话放在心上,依旧暗中扩充军队,截留赋税。很快,此事便被罗昌派出的监察官员察觉。
监察官员迅速将情况上报给罗昌,罗昌得知后,立即进宫向李隆基奏报:“陛下,臣派往[藩镇名称]的监察官员传来消息,该藩镇节度使公然违抗朝廷诏令,暗中扩充军队,截留赋税。臣已掌握确凿证据,请陛下定夺。”
李隆基听后,龙颜大怒:“此等逆臣,竟敢违抗朕的旨意!传朕旨意,即刻将该节度使革职查办,押解回长安问罪。同时,对该藩镇进行全面清查,严惩相关责任人。”
罗昌领命而去,迅速执行。此事在各藩镇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他藩镇见状,纷纷收敛,不敢再有违抗之举。
随着整肃行动的深入推进,各藩镇逐渐适应了新的制度规定。中央对藩镇的控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大唐的政治格局也因此更加稳定。
在一次朝会上,李隆基欣慰地对群臣说道:“自整肃藩镇以来,各藩镇皆能遵守制度,地方安宁,朕心甚慰。这一切都得益于诸位爱卿的共同努力。”
罗昌起身说道:“陛下,整肃藩镇虽已初见成效,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臣建议定期对藩镇进行巡查与考核,不断完善制度,以确保藩镇始终处于中央的有效管控之下。”
张九龄也说道:“陛下,除加强管控外,还应注重对藩镇的安抚与引导。给予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让其为大唐的繁荣贡献力量。”
李隆基点头道:“二位爱卿所言极是。今后,朝廷既要严格执行制度,又要注重恩威并施,让藩镇成为维护大唐稳定的有力支柱。”
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大唐对藩镇的整肃工作持续推进,相关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曾经动荡不安的藩镇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大唐在经历风雨后,迎来了更为稳固的统治秩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禄山之乱平定后,长安城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在大明宫的紫宸殿内,唐玄宗李隆基与一众重臣的神情却并未有丝毫懈怠。安禄山虽已投降,但其带来的教训却如警钟般在众人心中长鸣。为防止类似的藩镇之乱再次发生,一场对藩镇全面整肃的谋划,正在这庄严的宫殿内紧锣密鼓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