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旧臣心思

李亨即位后,大唐的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新帝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平衡玄宗旧臣与自己亲信势力,稳固皇权统治。

在大明宫的紫宸殿中,早朝刚刚结束。以张九龄、李适之等为代表的玄宗旧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看似随意地交谈着,实则话语间暗藏玄机。

张九龄微微皱眉,轻声说道:“新帝登基,这施政方针怕是要有一番大的变动。我们这些旧臣,可得仔细揣摩新帝的心思。”

李适之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是啊,虽说陛下表面对我们礼遇有加,但我等能感觉到,新帝有意提拔东宫旧部。这往后的朝堂,恐怕不会如以往那般平静了。”

一旁的李林甫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哼,新帝急于培植自己的势力,可这天下,终究还是靠我们这些老臣撑着。且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他们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一股对新帝施政方针的观望与揣测。而这些细微的变化,自然也逃不过李亨的眼睛。

在御书房内,李亨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李辅国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察觉到了皇帝的心事。

“陛下,可是在为朝堂之事烦恼?”李辅国轻声问道。

李亨微微点头,叹了口气:“朕刚登基,根基未稳。那些玄宗旧臣,表面上对朕恭敬有加,可内心却对朕的施政方针持观望态度。朕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提拔自己信得过的人,巩固皇权。可此事若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朝堂动荡。”

李辅国思索片刻,说道:“陛下,依奴才看,不妨先试探试探这些旧臣的态度。找个机会,提出一项新政,看看他们的反应。若有人公然反对,便可顺势打压,树立陛下的威严;若他们大多顺从,陛下再徐徐图之,逐步提拔东宫旧部。”

李亨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微微颔首:“你这主意倒是可行。只是这新政,得找个合适的由头。”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亨决定以改革赋税制度为由,试探旧臣们的态度。几日后,在朝堂上,李亨神色严肃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诸位爱卿,如今大唐虽已平定安禄山之乱,但国库空虚,百姓赋税负担过重。朕打算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增加国库收入。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张九龄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心系百姓,此乃万民之福。只是这赋税制度,关乎国之根本,还需从长计议。贸然改革,恐怕会引发诸多问题。”

李适之也附和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赋税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望陛下三思。”

其他一些旧臣也纷纷点头,表达了类似的担忧。李亨心中明白,这是旧臣们在委婉地反对自己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