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新帝李亨为嘉奖在消藩中功绩卓着的家族,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授勋仪式。其中,罗英之子罗浩因其家族在消藩之战中的卓越贡献,将被授予魏国公的崇高爵位,并承袭威名远扬的罗家枪。
授勋当日,大明宫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禁军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整齐排列,枪戟如林,彰显着大唐的威严。文武百官身着华丽朝服,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罗浩身着一袭崭新的锦袍,英姿飒爽,站在广场中央。他身姿挺拔,剑眉星目,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忠诚。在他身旁,是神情自豪的父亲罗英。罗英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轻轻说道:“浩儿,今日是罗家的荣耀时刻,也是你肩负重任的起点。莫忘家族的使命,为朝廷尽忠,为罗家争光。”
罗浩微微点头,语气坚定地回应:“父亲放心,孩儿定当铭记家族使命,不负朝廷重托。”
随着悠扬的礼乐声响起,新帝李亨在一众宦官与侍卫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广场。李亨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神色庄重威严。他登上高台,目光扫视全场,而后高声宣布:“今日,朕为嘉奖在消藩之战中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家族,特举行授勋仪式。罗英家族,在消藩之役中,英勇无畏,屡立战功,为平定叛乱、稳定朝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朕封罗英之子罗浩为魏国公,望其承袭家族荣光,继续为我大唐效力。”
台下众人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罗浩稳步走上高台,单膝跪地,恭敬说道:“臣罗浩,承蒙陛下厚爱,获此殊荣,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亨微笑着扶起罗浩,亲自将魏国公的印绶交到他手中,说道:“罗浩,朕深知你家族的忠义与英勇。罗家枪名震天下,希望你能将罗家的武艺传承发扬光大,为我大唐守护边疆,保百姓安宁。”
罗浩双手接过印绶,眼中满是感激与坚定:“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罗家枪必将继续为大唐的荣耀而战。”
授勋仪式结束后,罗浩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回到父亲身边。罗英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感慨道:“浩儿,从今日起,你便是魏国公了。这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
罗浩点头道:“父亲,孩儿明白。如今新帝登基,朝廷正需人才。孩儿愿凭借罗家枪的武艺传承,在朝堂上为国家效力,为陛下分忧。”
回到府邸后,罗家上下一片欢腾。家仆们忙前忙后,准备庆祝晚宴。罗浩走进罗家的练武场,看着场中陈列的罗家枪,思绪万千。他拿起一杆长枪,枪身寒光闪烁,仿佛诉说着罗家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罗浩轻抚枪身,低声说道:“罗家枪啊罗家枪,今日我承袭了你,往后定要让你的威名在我手中更加远扬。”说罢,他持枪在手,施展起罗家枪的精妙枪法。只见他身形矫健,枪花飞舞,一招一式尽显罗家枪的凌厉与霸气。
晚宴上,罗家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罗浩起身,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今日罗家获此殊荣,离不开各位亲朋好友的支持,更离不开朝廷的信任。浩在此敬大家一杯,愿我们共同为罗家的未来,为大唐的繁荣,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席间,众人谈论起罗家的未来以及罗浩入朝后的打算。
一位长辈说道:“浩儿,如今你入朝为官,可要谨慎行事。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切不可掉以轻心。”
罗浩点头称是:“多谢长辈教诲。浩儿明白,定会小心应对。孩儿只盼能凭借自身本领,为朝廷做些实事,不辜负陛下的厚爱。”
罗英也说道:“浩儿,你自幼研习罗家枪,武艺精湛。入朝后,若有机会,定要在军中展现罗家枪的威力,为大唐训练出一支勇猛之师。”
罗浩目光坚定地说道:“父亲放心,孩儿正有此意。孩儿打算向陛下提议,在军中推广罗家枪的训练方法,提高我大唐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