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吐蕃异动

大唐的局势本就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各方势力在明暗之间相互制衡。然而,边关突如其来的急报,宛如一记重锤,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

这一日,烈日高悬,大明宫的紫宸殿内却气氛凝重。一名信使满身风尘,匆匆闯入殿中,“扑通”一声跪地,急切奏道:“陛下,边关急报!吐蕃趁我大唐权力交接之际,在边境频繁调动军队,看这架势,似有进犯之意!”

李亨听闻,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原本放在龙案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吐蕃的异动,无疑是在大唐尚未完全从权力交替的过渡中缓过神来之时,狠狠地刺上了一刀。他目光冷峻地扫向殿下群臣,大声说道:“吐蕃欺我大唐新帝初立,竟敢如此放肆!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张九龄率先出列,眉头紧皱,拱手说道:“陛下,吐蕃此举甚是阴险。如今我大唐刚经历权力交接,内部事务繁杂,不宜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臣以为,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吐蕃营地,探清他们的意图,同时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李适之紧接着说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有理。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依靠外交手段。吐蕃狼子野心,向来不守信义。我们需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他们突然袭击。”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对张九龄和李适之的建议表示赞同。然而,李亨心中明白,外交与防御固然重要,但仅靠这些,似乎还不足以应对吐蕃可能的进犯。

就在这时,罗浩挺身而出,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大声说道:“陛下,臣愿率罗家军奔赴边关,抵御吐蕃入侵!罗家军承蒙陛下厚爱,一直渴望能为国家效力。如今吐蕃来犯,正是我罗家军建功立业之时。臣定当率领罗家军,击退吐蕃,保卫我大唐边疆!”

李亨看着罗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罗浩的主动请缨,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他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他也深知吐蕃军队的强悍,这一战必定艰难。

“罗爱卿,你能主动请缨,朕深感欣慰。只是吐蕃军队骁勇善战,此次进犯来势汹汹,这一路恐怕困难重重,你可有把握?”李亨目光炯炯地看着罗浩,问道。

罗浩单膝跪地,语气坚决地说道:“陛下放心!罗家枪威震四方,罗家军更是训练有素。臣自幼研习罗家枪,对战术兵法也多有钻研。臣定不负陛下重托,与吐蕃决一死战,绝不退缩!”

李亨微微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朕就任命你为边关守将,率领罗家军即刻奔赴边关。朕再拨给你五万精兵,听从你的调遣。你务必小心行事,既要击退吐蕃,也要确保将士们的安全。”

罗浩激动地说道:“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辱使命!”

这时,李林甫站了出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罗国公,这吐蕃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你虽有一腔热血,但打仗可不是光靠勇气就行的。可别到时候损兵折将,坏了我大唐的威名。”

罗浩冷冷地看了李林甫一眼,说道:“李大人,我罗家军为保卫大唐而生,若怕损兵折将,便不会主动请缨。我罗浩愿以性命担保,定将吐蕃击退。倒是李大人,不如多操心操心如何为朝廷出谋划策,而不是在这里冷嘲热讽。”

李林甫被罗浩怼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又不好发作,只得冷哼一声,退了回去。

李亨见状,说道:“好了,如今大敌当前,诸位爱卿应以大局为重。罗爱卿,你即刻回去准备,明日一早便出发。朕等着你的捷报。”

“是,陛下!”罗浩领命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朝堂。

回到府中,罗浩立刻开始筹备出征事宜。他召集了罗家军的将领们,将吐蕃进犯的消息告知了他们。将领们听闻后,纷纷摩拳擦掌,士气高昂。

“兄弟们,吐蕃欺我大唐,如今正是我们报国之时。我们要让吐蕃知道,我罗家军的厉害!”罗浩大声说道。

“杀退吐蕃!保卫大唐!”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随后,罗浩详细地部署了行军计划和作战策略。他深知,吐蕃军队擅长骑兵作战,机动性强,所以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与此同时,李亨在宫中也没有闲着。他一面安排大臣们筹备粮草、兵器等军需物资,确保罗浩的军队后勤无忧;一面又召集谋士们,商议如何从其他方面配合罗浩作战,以增加胜算。

“陛下,臣以为可派人联络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许以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在吐蕃后方制造一些麻烦,分散吐蕃的兵力。”一位谋士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