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闹翻天了

从辛德勒的名单对历史沉重的反思,到阿甘正传中那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奇迹的人生,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让米国民众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也让米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和包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统自由勋章理应考虑这样一位为米国文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文学大师,而不是将国籍作为不可逾越的门槛。”

而《洛杉矶时报》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

“文学无国界,勋章应有光!

当《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爬出下水道拥抱暴雨时,全美观众在黑暗中集体流泪的瞬间,早已证明徐谨言的作品是美利坚精神创伤的缝合线!”主编在社论中咆哮。

着名文学大师徐配得上自由勋章的三重理由:

其一,徐的小说与影视改编直接拉动出版业13.2%年增长率;

其二,黄石系列让蒙大拿州旅游收入翻倍,他比任何旅游局更懂如何贩卖米国梦;

其三,《阿甘正传》被西点军校列为爱国主义必修教材。

难道只因为他护照封面颜色不同,我们就要假装看不见自由女神像底座上刻着的‘欢迎异乡人’?

文末附上白宫热线电话,并号召读者“用民意淹没总统办公室”。

《纽约时报》头版社论

......

“总统自由勋章法理危机:宪法漏洞还是文化自卑?”

专栏作家揪住1946年修正案中“杰出贡献者”条款未明确国籍限制的漏洞,称“徐是检验美国气量的试金石”。

文中引述最高法院判例:1952年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获勋章时尚未入籍(后追溯追授)。

“若当年能容忍东方血统,今日为何惧怕汉字签名?”

更辛辣的是,作者将反对派比作“拒绝给黑人授勋的1950年代老顽固”,并晒出徐的《辛德勒的名单》手稿影印件:“这份记录纳粹暴行的文本诞生于华人笔下,恰证明自由属于全人类。”

此时,就连之前从未评论过徐谨言的华尔街日报也发表了社评。

......

“徐的作品畅销全美,甚至在欧洲也正在成为潮流的风向标,他已经成为米国文化输出的一张重要名片。

看看如今黄石系列引发的热潮,让更多人对米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如果因为他不是米国公民就不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这将是米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也会让世界看到米国在文化包容上的狭隘。”

ABC在一档时事评论节目中,邀请了多位文化学者和评论家展开激烈讨论。

一位文学评论家激动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

“总统自由勋章是米国的至高荣誉,是为米国公民设立的。

文学大师徐虽然在文学上有着让所有人都肯定的成就,但他始终是个华夏人。

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名气和影响力就打破规则,否则以后如何向那些为米国做出贡献的本土公民交代?

这是对米国传统和价值观的一种亵渎。”

NBC新闻却持相反观点,一位保守派评论员在节目中言辞犀利地表示

......